龔先生
最近,江蘇蘇州大潤發新入職的優鮮配送員張亥秋“火”了。
同事和客戶不知道的是,他還有另外一個身份——相城經開區社會事業局副局長。今年1月起,蘇州在全市范圍內開展“換位跑一次”行動,相城經開區安排7名機關干部脫產兩周,體驗外賣配送員等新就業形態勞動者崗位。張亥秋將4000多字的“外賣日記”整理成調研報告,收獲騎手和網友點贊。
身著外賣騎手工作服的張亥秋。圖源:新華日報·交匯點
這并不是機關干部第一次因為“沉浸式”體驗新就業形態勞動者而“出圈”。
此前,江蘇省某市工會副主席曾化身“耿師傅”“臥底”調研,寫下《網約車司機群體體驗式調研報告》;北京市人社局某副處長也曾在“局處長走流程”活動中體驗外賣小哥,12小時賺41塊錢的“業績”一度沖上熱搜,引發人們對平臺不合理處罰機制的討論。
“這樣的換位實踐值得其他地方‘抄作業’”“真正的體驗才能做到真正的換位思考”“解決問題,就要到問題發生的地方去”……為什么當機關干部把自己的腳放進勞動者的鞋里,“腳沾泥土”地體驗式調研,總會一次又一次收獲熱度和點贊?評論區沸騰的背后,是網友對“換位跑”服務理念的共情和認同。
如何最真實地了解新就業形態勞動者的急難愁盼?最好的辦法就是“換位”,成為他們中的一員。
當機關干部走出辦公室、邁出機關大門,騎上電動車,穿上騎手馬甲,手握方向盤,成為“張師傅”“李師傅”,新就業形態勞動者的奔波之苦,“累癱”后的機關干部便能感同身受。正如張亥秋所言,“比想象中更辛苦”,當機關干部共情、共鳴勞動者的付出,在起草文件、制定政策時就會少一些管理者思維,多一些服務者視角,少一些“自以為是”,多一些換位思考。
張亥秋寫下的日記節選。圖源:紅星新聞
用腳底板“跑”出來的調研,真聽、真看、真感受,有助于機關干部看到設想與實際的差距、政策與落地的距離,精準把握新就業形態勞動者的需求。張亥秋在“外賣日記”中提到,外賣騎手“高峰期上廁所需掐表”“老小區單元門難尋”“暖蜂驛站想用的用不著、建好的沒人用”,這些“小而實”的細節融入了他的觀察、體驗和思考,迥異于開座談會、聽匯報、看材料得來的“大路貨”,而這些也恰恰是勞動者真正需要解決的痛點、堵點、難點問題。
發現了真問題,然后呢?
熱熱鬧鬧的體驗過后,問題不應該石沉大海。“換位跑”之所以“圈粉”網友,更是因為調研過后,勞動者的心聲與訴求被帶回了辦公室,“搬”到了政策文件里,“跑”出來的調研報告換來了問題的解決。
讓人欣慰的是,前述體驗式調研都有暖心的“下文”,引發出一系列關愛網約車司機、新增騎手幫扶政策并逐步取消逐單處罰等服務措施。張亥秋的調研報告也推動驛站向商圈臨街區域遷移,一系列服務保障外賣騎手的措施隨之落地。
視頻來源:蘇州廣播電視總臺
以真實體驗為起點,以問題整改為落點,以制度優化為目標,“換位跑”調研形成了一個完整的閉環,最終變成了新就業形態勞動者實實在在的獲得感。
我國有8400萬新就業形態勞動者,跑在路上的他們還有很多權益短板需要補上。因此,“換位跑”的意義不僅僅在于個案價值,更在于長遠的示范意義,讓機關干部在“沉浸式”換位思考中發現新的解題思路和解決辦法,將對勞動者的“共情”轉化為政策溫度,重視新就業形態勞動者的政策“體感”和及時反饋,從而讓暖“新”措施真正接地氣、能落地。
關于中工網 | 版權聲明 |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10-84151598 | 網絡敲詐和有償刪帖舉報電話: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5 by www.carsview.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