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先生
日前,有網友發布視頻反映,在河北省三河市,商戶接到城管上門口頭通知,要求更換紅色、藍色、黑色的店鋪招牌。隨后,有媒體聯系到三河市城管局相關科室,工作人員表示,按照政府城市規劃要求,商鋪門頭牌匾底色禁用紅藍黑三色。當記者詢問是否有具體文件對此做出規定時,對方回應稱“文件還沒有,就是先行一步在改這個東西”。
從網上的視頻來看,三河市已有不少商戶“更新”了門頭招牌。有些極具辨識度的招牌因為改變顏色,看上去很是“違和”。
視頻來源:九派新聞
近幾年,有關城市管理部門和店招“過招”的新聞時有發生。有的地方要求統一使用某種字體,有的地方要求統一“黑底白字”;有的地方規定只能寫店名不能寫經營內容,有的地方規定把漢字改為拼音。
店招,一方面是城市設施的一部分,另一方面是商戶招攬生意的重要方式和手段。這兩種不可剝離的屬性決定了它既要接受相關部門的管理,也需保留自己的個性和獨有的風格。
不難看出,大多數引起爭議的店招事件,都是沒有處理好“管”和“放”的關系和分寸。
從城市管理的角度,對店招進行引導、規范,保持城市的干凈、整潔、文明、有序,無可厚非,但也需守好底線。這條底線大體分為兩部分,一是按照現行的《城市戶外廣告和招牌設施技術標準》,店招設計需符合相關實用和安全標準;二是店招上的內容不得違反公序良俗以及國家法律規定。
在底線之上,店招是各美其美還是相對統一,并沒有絕對正確選項。但和對待其他市場行為一樣,任何部門對店招進行管理都應該“師出有名”。比如,一些歷史文化街區為保持傳統需對店招做出特殊限制;一些城市為了凸顯區域劃分對店招進行分類;還有的商區則將某一風格的店招作為特點乃至賣點之一。總之,相關舉措的實施應該有利于城市發展和市場繁榮。
此外,即使“出發點是好的”,規范店招的過程也要以服務商家、消費者為核心,了解民意、吸納各方意見,提前做好溝通解釋和論證工作,最后再通過合規、透明的流程出臺相關規定。
圖源:大江網-江南都市報 作者:林智浩
店招雖小,卻關乎方方面面。最直接的,是一個地方的形象和面貌。符合環境特色的店招可以為城市加分、添彩,有的城市則因店招單調、雷同而少了不少生機。
如何對待店招,還是地區營商環境的縮影。優化營商環境不該是一句口號,也不是非要有令人矚目的大動作。讓大大小小的商戶不整日為店招顏色、字體操心,本身就有助于穩定他們的基本信心。
店招能不能管好、能不能管出彩,根本上是對一地城市治理理念和能力的測試。現實生活中,類似“店招該是什么樣”的情況還有許多,管理者“說了就算”的方式既無益于城市發展,也越來越不被人們接受。真正精細化的城市治理,需要相關部門跳出“想怎么做就怎么做,怎么省事怎么做”的思維模式,本著法治、科學、民主的態度,為城市里每一件大事小情找到最優解。
關于中工網 | 版權聲明 |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10-84151598 | 網絡敲詐和有償刪帖舉報電話: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5 by www.carsview.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