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工網評論員 陳婉揚
據4月14日《工人日報》報道,隨著“體重管理”成為人們備受關注的熱詞,簡便易行的工間操在一些企業再次流行起來。但記者調查發現,工間操在推行時仍面臨場地有限、生產壓力等現實阻礙,進一步普及仍有困難。
今年全國兩會期間,國家衛健委負責人表示,深化“體重管理年”行動,推動“國家喊你減肥”從網絡熱議變為全民實踐。這股“健康風”因此刮進了企業,耗時少、成本低的工間操重回職場。
從報道來看,職工對工間操的熱情讓企業有些意外:有的企業不強制要求職工做操,但很多職工一天不落;有的單位因為部分職工長期在野外工作,擔心工間操參與率,結果職工熱情遠超預期;有些地方還組織了工間操比賽,各單位踴躍參與、反響很好……
“身心舒暢,才能更有干勁兒!”——職工的話,亮明了他們做操的動力。當下,久坐少動成為不少行業職工的普遍現象,“健康焦慮”悄然蔓延。工間操方便又減壓,還能切實提升自己的“健康指數”,職工當然樂于參與。
不過,也有一些企業在生產效率與“做操”之間,心存顧慮:“工間操與生產效率真的不沖突嗎?流水線暫停10分鐘都可能影響產能。”同時,場地受限也是一些企業開展工間操的難點。
解決這些難題,重在為工間操注入一些“接地氣”的創新,比如,有的制造業企業通過優化排班,讓職工分班參與工間操,以降低其對生產的影響;有的用人單位把工間操“搬”到線上,方便職工隨時隨地“打卡”;有的企業推出了多種形式的工間操,不光是“做操”,還可以打太極拳、跳舞……這些因地制宜的做法都收到了不錯的效果。
當然,推廣工間操的關鍵,還在于企業自身要認識到開展職工健康管理的重要性——一方面,這是積極響應號召、參與健康中國行動的具體實踐,能夠體現企業的社會責任;另一方面,當職工看到企業不止在算“經濟賬”,也算“健康賬”和“人心賬”時,十分鐘的工間操或許會釋放不少“額外”效用,比如讓職工感受到企業的人情味,感受到更健康的職場生態,有更多幸福感,這也有利于更和諧穩定的勞動關系。
站在更高的維度看,工間操只是企業對職工開展健康管理的方式之一,只要用人單位有意識推廣健康理念,積極主動幫助職工切實增強體質、緩解壓力,那么不管是廣播體操、廣場舞,還是增加運動場所和設施等,這些小投入都可以成為凝聚人心和力量的“健康工程”,讓企業收到更多意料之外的回報。某種角度上,這跟我們討論保障職工的休息休假、張弛有度,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增強職工“黏性”,是一樣的道理。
關于中工網 | 版權聲明 |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10-84151598 | 網絡敲詐和有償刪帖舉報電話: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5 by www.carsview.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