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人日報-中工網評論員 郭振綱
以行業創新工作室聯盟為橋梁和平臺,各成員單位進行深度技術交流與合作,不僅有助于培養高技能人才,而且有利于相關企業、行業啃下“硬骨頭”,實現技術升級、產業升級,推動中國制造邁上新臺階。
據4月14日《工人日報》報道,近日,由中國能源化學地質工會倡議,全國煤炭行業創新工作室聯盟在內蒙古自治區鄂爾多斯市成立。聯盟覆蓋全國58家煤炭系統創新工作室,將為各成員單位搭建起交流合作平臺。中國能源化學地質工會相關負責人表示,全國煤炭系統將發揮好創新工作室聯盟的作用,建立揭榜掛帥、即時求助、聯合攻關、成果發布、正向激勵等制度機制,促進各創新工作室取長補短、互學互鑒,進一步培育發展新質生產力、推動煤炭行業高質量發展。
勞模工匠創新工作室是企業培養工匠人才的重要平臺。近年來,為充分發揮勞模工匠人才的示范引領和骨干帶頭作用,夯實企業技術進步和創新發展的群眾基礎,各級工會不斷推進勞模工匠創新工作室的建設、管理,從政策支持、資源保障、標準制定和激勵機制等方面持續發力,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效。在此基礎上,建立行業創新工作室聯盟,通過這個平臺,聯合行業內各企業創新工作室的技術力量,形成創新“朋友圈”,變單一攻關為聯合攻關、變單打獨斗為集團沖鋒,必將助推創新工作室的發展邁出新步伐,攀上新高度。
一段時間以來,各級工會以創新工作室為紐帶,通過團隊作戰,廣泛深入開展技術革新、技術攻關,推動技術升級,促進成果轉化,探索出不少好機制、好經驗。比如,遼寧省總工會發揮創新工作室“幫、扶、帶、教”作用,在職工中樹立起“人人都能創新”“人人皆可創新”的工作理念;山東淄博市總工會分鏈條組建勞模工匠創新工作室聯盟,通過信息共享、資源共享、項目共享、人才共享,在“鏈”上匯聚產業發展動能;中國航發南方工業有限公司工會“賦”“集”資源,組織跨創新工作室技術協作、攻關,助力提質增效……
當前,我國正處于新舊動能轉換的關鍵時期,隨著人工智能等數字技術深度融入企業產品升級、技術創新等各環節、全鏈條,企業、行業的發展對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新技術、新工藝的依賴和渴求越發強烈。經過多年來的努力,我國一些行業、領域的技術水平有了明顯提升,有的甚至躋身世界前列,但依然有一些“卡脖子”難題待解。如此現實語境下,以行業創新工作室聯盟為橋梁和平臺,各成員單位進行深度技術交流與合作,不僅有助于培養高技能人才,而且有利于相關企業、行業啃下“硬骨頭”,實現技術升級、產業升級,推動中國制造邁上新臺階。
攻克“卡脖子”難題,需要調動各行各業、方方面面的積極性和能動性,形成全社會聚力創新創造的社會氛圍。這不僅需要一支科學家隊伍、卓越工程師隊伍,而且需要培養造就一支有理想守信念、懂技術會創新、敢擔當講奉獻的宏大的產業工人隊伍。深化勞模工匠創新工作室建設,發揮勞模工匠指導、幫扶作用,正是打造一流技術工人隊伍,助推職工創新創造、發展進步的重要途徑。可以說,此前,創新工作室已經成為助力生產的“新引擎”、痛點難點的“攻關站”、工匠育苗的“練兵場”,彰顯出了不可替代的重要性。未來,這樣的作用發揮只能增強不能減弱。
《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產業工人隊伍建設改革的意見》提出,發揮勞模工匠人才的示范引領作用,鼓勵發展跨區域、跨行業、跨企業的創新工作室聯盟。上述全國煤炭行業創新工作室聯盟的成立正是對這一要求的切實踐行。期待這樣的聯盟和協作,能夠釋放更多“乘數效應”,進一步推動勞模工匠示范引領作用的發揮,為更多、更廣泛的聯盟提供參考,為“卡脖子”難題的攻克和相關行業、企業的發展持續加油助力。
關于中工網 | 版權聲明 |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10-84151598 | 網絡敲詐和有償刪帖舉報電話: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5 by www.carsview.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