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推薦理由
針對傳統評先工作“指標分配僵化、評選范圍狹窄、成果應用不足”等問題,中鐵電氣化局工會創新構建“十個十大”標兵評選體系,打破“分指標、搞平衡”模式,拓寬評選維度,建立“系統評審+黨委把關”機制,強化結果運用,打通先進典型“選育用”全鏈條。
二、案例情況
(一)主要內容。
一是變“分指標、搞平衡”為“亮業績、憑實力”,把群眾信服的“先進”推上來。把“體現先進性”作為典型選樹的著力點,把“群眾是否信服”作為典型選樹的衡量標準,改變過去評先“定名額、分指標”的傳統做法,采取“不定名額、只分類別”“不分指標、自主申報”的方式。各單位不受指標限制,凡是認為達到評選條件的,均可自主申報。同時,堅持基層單位申報與業務系統推薦相結合,保證了推薦的候選人既具有先進性,又具有代表性。8年來,通過各種途徑上報評先候選人達2300多名,為先進典型選樹奠定了基礎,暢通了先進典型的選樹通道。
二是變由上而下分配為由下而上推選,把扎根一線的“草根英雄”選出來。改變以往年度“標兵個人”評先不分類別的弊端,細分標兵類型,設“經營開發、項目管理、生產安全質量、財審管理、商務管理、科技創新、技術、技能、服務保障、思想政治工作”10類,基本涵蓋了企業各個專業、各個系統、各條戰線,為各系統、各崗位優秀員工脫穎而出創造條件、提供舞臺。在推選過程中,充分發揚基層民主,動員職工廣泛參與,通過自下而上民主推薦,極大調動廣大職工群眾的參與熱情。從“十個十大”標兵中涌現出的女信號工黃紅,先后獲中國中鐵十大杰出女性、火車頭獎章、全國交通技術能手、北京市勞模等榮譽。
三是變基層申報、組織審批為系統評審、黨委把關,把各個崗位的“精英”亮出來。為確保評先工作的公開、公正、公平,有說服力,改變以往基層單位根據指標上報人選、組織研究決定的傳統做法,建立了“工會組織搭臺、基層單位申報、業務系統主評、集團黨委把關”的工作機制。按照各標兵類型成立10個專項評審組,各組對本業務系統內的候選人進行專業評審,確定標兵個人建議名單,局黨委常委會審定。既較好體現各系統職能部門“熟悉情況、掌握準確”的優勢,又充分發揮了黨委的把關定向作用,有利于各個崗位“精英”脫穎而出,也為各個業務管理系統發現、培養、使用人才搭建了一個良好平臺。
四是變評先工作“重評輕用”為“評用并重”,把評出的“結果”用起來。黨政工團組織高度重視“十個十大”標兵評選活動結果運用,對評選出的“十個十大”標兵在職代會上進行隆重表彰,給予每人5000元獎勵,并通過報紙、融媒體、職工講堂等載體廣泛宣傳標兵事跡,組織標兵巡回宣講團深入項目一線宣講,形成“學先進、比貢獻”的濃厚氛圍。將“十個十大”標兵納入先進典型人才庫,在干部選拔、職務晉升時予以優先推薦。規定凡是向上級推薦的勞模先進人物,原則上從歷年表彰的“十個十大”標兵中按條件擇優推薦。近年來,推薦中國中鐵、北京市、全總表彰的勞模先進,均從“十個十大”標兵員工人才庫中產生,營造了“人人是人才,人人都能成才”氛圍,特別是包括農民工、勞務派遣工在內的非在編員工,不受身份限制,都能參加各類標兵員工評選,為廣大產業工人提供了一條職業發展通道。
(二)工作成效。
一是評先公信力顯著增強。基層單位參評積極性大大提高,職工參評面明顯擴大。通過層層推薦、優中選優,每年有三分之一的參評候選人最終獲評十大標兵,職工對評選結果滿意度顯著提升,選樹的典型“立得住、有威信”“憑實力競爭、靠業績說話”成為共識。
二是典型引領作用充分體現。企業各業務系統、生產一線先進典型人物層出不窮,一線員工參與企業經營管理積極性高漲,創新活力不斷迸發,涌現出林云志創新工作室等省部級創新平臺9個,涵蓋智能建造、數字運維等前沿領域。由林云志創新工作室牽頭組建的全路、中國中鐵四電專業勞模創新工作室聯盟,成為全系統職工創新交流互動的平臺。
三是企業凝聚力持續提升。職工隊伍主力軍作用充分發揮,企業管理效能穩步提升,經濟效益逐年增長。勞務派遣出身的標兵張振東、白如冰,由于成績突出,實現了崗位晉升,他們動情地說:“是電化局給了我們施展才干的舞臺,我們在電化局干得有勁頭、有奔頭!”企業評先改革經驗入選中國中鐵工會創新案例集,成為行業標桿。
關于中工網 | 版權聲明 |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10-84151598 | 網絡敲詐和有償刪帖舉報電話: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5 by www.carsview.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