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老齡化社會的到來,許多子女打算為上了歲數的父母購買鍛煉大腦以及身體機能的老年玩具。然而,記者調查發現,老年玩具在玩具店里很難買到,在老年用品店也不常見,雖然網購平臺上不少玩具打著“老年”標簽,但實際卻是普通的積木、拼圖,并沒有經過“適老化改造”,老人的實際使用效果也不理想。
現象
精挑細選的玩具老人不買賬
為了分散母親注意力,避免每天刷小視頻,李女士打算選購一些老年玩具。“小時候都是父母給我買玩具,現在輪到我反哺了。”她對記者說。
智能五子棋、彩色孔明鎖、迷你保齡球、磁力碰碰棋、九連環解扣……電商平臺上,打著“老年玩具”標簽的產品可謂五花八門。結合母親的興趣愛好,李女士從中挑選了幾款玩具。可是,玩具到手后,母親卻很不滿意,質問:“你買的這些玩具不是給小孩玩的嗎?”
老人不“買賬”,讓李女士精心挑選的“老年玩具”成了擺設。
其實,在網上搜索,能發現很多諸如《老年玩具市場悄然興起》《老年人玩具推薦》《老年人在家玩什么》《千萬別給爸媽買這些玩具,真的會沒時間給你做飯吃》之類的文章或視頻。
可是,與短視頻平臺、電商平臺的宣傳相比,評論區里卻是另外一番景象:好評寥寥無幾,讓買家“避雷”的評論卻有不少。一位買家坦言:“老人不愛玩,已經送人了。”
探訪
兒童玩具換個標簽賣給老人
為何老年玩具老人不愛玩?有市民在接受記者采訪時抱怨,現在網上能買到的老年玩具大多跟兒童玩具沒什么區別,甚至很多就是同款,只是換了個網購搜索“標簽”,就從兒童玩具“變身”老年玩具。這些老年玩具并沒有根據老人的特點進行設計,以至于老人玩起來,要么就是嫌太小、不好操作,要么就是覺得規則復雜、根本記不住,還有的運動幅度太大,對于老人存在一定危險性。
張女士近日看到一則短視頻,網紅博主“全能蔣同學”為80歲的外婆購買了一個能夠預防阿爾茨海默病的“神器”。張女士愕然發現,這個所謂的“神器”就是一個乒乓球訓練器,而且她家里就有一個。“這是我家孩子參加學校活動獲得的兒童節獎品。”她說。
記者在淘寶上搜索“乒乓球訓練器”,發現這竟是一款“兒童預防近視網紅神器”,功能標注為“有預防近視、集中注意力、鍛煉眼睛靈敏度”等。而同款的乒乓球訓練器,在一些商家搖身一變,就成為能夠益智、預防阿爾茨海默病的老年玩具。記者詢問賣家,這到底是老年玩具還是兒童玩具時,賣家的回答是“都能玩”。
記者注意到,在電商平臺上,不少商家都為商品貼上“老年玩具”的標簽。但是,這些“老年玩具”與普通的兒童玩具并無二致。淘寶“老來俏玩具店”內,套柱配對積木、拼圖、拔蘿卜記憶游戲棋等都被標注為“老年玩具”,或主打增強老人記憶力,或宣稱預防阿爾茨海默病。但是,在“丹妮玩具旗艦店”內,形式相似的玩具、拼圖則主要針對1至3歲嬰幼兒,屬于益智早教玩具。“無論是老人用還是孩子用,益智功能都是一樣的。”有商家解釋稱。
記者了解到,在國際市場,老年玩具具有很強的專業性,有著明確的人群定位和針對性。例如,國外有多種專門針對認知癥患者設計的老年玩具,有的玩具能夠緩解老人的激動和焦慮情緒,有的玩具能夠減輕老人的孤獨感。在一款專門為認知癥患者設計的圍裙上,安裝有拉鏈、繩索、圓環等多種配件。個中原因,就是患有認知癥的老人如果雙手無處安放,往往會變得焦慮或緊張。而穿上這款圍裙,可以讓他們的雙手“忙碌”起來,從而緩解煩躁和焦慮情緒。
追問
合格的老年玩具應該什么樣
其實,北京已經出現專門的老年玩具店。在秀水街,有一家名為“老有所玩”的老年玩具店。“永葆一顆童心,讓世界都成為你的玩伴。”在充滿設計感的廣告燈牌前,不少逛街的顧客紛紛拿出手機拍照、打卡。
“店里有1000多種老年玩具,你去別處見不到。”店主宋德龍研究老年玩具十多年,2020年在通州開了北京第一家老年玩具店。今年3月,他把店開進了秀水街。“秀水街是北京的地標,有很多外國友人都來打卡,來這里開店就是為了能更好地推廣老年玩具。”宋德龍說。
在宋德龍的店里,有棋牌、指尖陀螺,還有傳統的九連環、魯班鎖,看上去似乎和普通玩具沒有什么區別。“我們對這些玩具都進行了適老化改造。”他說,老人眼神不好、手腳也不靈便,所以許多老年玩具都要做成“大號”版。
比如魯班鎖,市面上見到的都比較小,而店里的魯班鎖每一根木條都有十幾厘米長,體積是市場同類產品的好幾倍,拿在手里卻很輕。宋德龍說,考慮到老人拿不了重物,他們特地采用了輕便的桐木來制作。再比如“聰明的大腦”,形似傳統玩具“九連環”,也被做成了衣架大小,老人用著更方便。還有一款名為“雞媽媽抓小雞”的棋類游戲,其靈感來自“牛角棋”,經過適老化改造后只有三枚棋子,玩法簡單,幾分鐘就能學會。
除了這種益智類玩具,宋德龍還開發了一些能夠鍛煉老人手指活動能力和身體協調性的玩具。雖然玩具五花八門,但總的原則就是簡單、好上手,這樣才能吸引老年人玩。如果難度太大,老人玩不明白,玩具也就失去了應有的作用,很快就會被扔到一邊。
許多老年人喜歡打麻將、打撲克、下象棋,為什么還要專門研發老年玩具?宋德龍認為,一款好的老年玩具,不但可以鍛煉老年人的身體機能、延緩衰老,還能把老人從保健品和網癮中“解放”出來,豐富老人的晚年生活。正是因為老年玩具的種種益處,他的店吸引了一些老年大學的負責人登門拜訪。
延伸
養老機構這樣教老人玩玩具
能夠鍛煉老年人大腦、身體機能的老年玩具,在北京的一些養老機構里也得到應用。比如,在認知癥老人的照護中,工作人員利用玩具組織各種互動體驗活動,從而鍛煉老人的手腦協調能力,延緩老人的認知退化速度。
在通州半壁店恭和苑的認知癥照護專區,養老護理員拿出一根黃色的圓柱形積木,向一位老人問道:“我需要一個同樣形狀的紅色積木,您能幫我從這一堆積木里面找出來嗎?”另一邊,一位護理員將混雜著綠豆、紅豆等不同豆類的透明小盒放在一位老人面前,俯身輕聲說:“奶奶,我們中午做飯要煮豆子,您能幫我分一分嗎?”
出現在這場“游戲總動員”中的,不光有積木、串珠等玩具,一把豆子、一根鞋帶也可以讓老人玩得相當投入。“我們不把這叫作玩具,而是當作沉浸式生活體驗工具。”樂成養老恭和憶家認知癥產品經理郭山鳳解釋,老人通過這些“工具”,可以鍛煉身體機能和認知能力。
比如“擰螺絲”,可以鍛煉手指的活動能力;趣味串珠,可以鍛煉手腦協調能力;管道拼接,能讓老人發揮一定的空間想象力……在這個專區,工作人員設計了6種不同的工具箱,并定期根據老人的認知水平重新挑選和更換。
其實,這些“工具”中許多就是兒童玩具,只是使用的方法、目的并不相同。比如,工作人員會讓老人從一堆積木中找到相同顏色、相同形狀的;請老人“幫忙”給鞋子穿鞋帶,并區分左右腳。根據不同老人的職業、喜好和過往經歷,“玩”的項目也不一樣。
郭山鳳介紹,所有“工具”都經過了嚴格篩選:大小適中,方便老人拿取;色彩鮮明,刺激老人視覺;材質安全,防止老人誤食……簡而言之,“工具箱”中雖然有玩具,但玩具并不能直接拿來就用。
郭山鳳說,無論是玩具還是豆子、鞋帶,這些“工具”對于改善、延緩老人認知能力衰退都有一定作用。許多老人剛來的時候沉默寡言、唉聲嘆氣,一段時間后,精神狀態都變得不錯,眼睛里也有光了。她認為,老年玩具對于老人而言很有必要,但一定要“玩對”。
記者手記
帶老人玩比讓老人玩更重要
老年玩具,顧名思義就是給老年人玩的玩具。老年玩具究竟有沒有界定標準呢?在全國標準信息公共服務平臺,記者檢索發現,我國已在家居產品、服裝、健身器材、家具、家用電器等多領域出臺了適老化相關標準,但并沒有找到與老年玩具相關的標準。
宋德龍也曾跑遍北京的玩具城,發現里面賣的都是兒童玩具,并沒有給老人設計的玩具。而在一些老年用品店,里面售賣的大多是輪椅、拐杖、浴凳等輔具,也沒有老年玩具。顯然,老年玩具目前仍比較小眾。
“人們關注的養老話題一般是醫食住行,玩并不是剛需。但是,老人往往都很孤獨,他們也需要玩。”宋德龍說,未來,希望通過組織一系列老年游戲比賽,讓更多的人了解老年玩具。只有老年玩具的使用者越來越多,才會逐漸形成標準。
“要讓老年人老有所玩,需要培訓一批老年游戲師,也就是帶著老人玩的人。由于老年玩具大都具備一定的技巧性,如果沒人指導,讓老人自己琢磨,往往會不得要領。”宋德龍認為,一些老年玩具老人不愛玩,或者買回家就扔在一邊,就是這個原因。“在某種程度上,帶著老人玩比讓老人玩什么更重要。”
北京晚報記者 王琪鵬 張楠
實習生 彭思雨
關于中工網 | 版權聲明 |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10-84151598 | 網絡敲詐和有償刪帖舉報電話: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5 by www.carsview.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