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日報南寧4月21日訊(記者童政)廣西壯族自治區海洋局近日透露,去年廣西海洋工程裝備制造業、海洋藥物和生物制品業、海洋電力業、海水淡化與綜合利用業等4個海洋新興產業共實現增加值40.9億元,比上年增長45%。
“我們通過加強政策統籌引領,持續推進向海經濟三年行動計劃,實施向海產業壯大等六大行動,出臺《廣西海洋產業發展三年行動方案》,重點培育壯大九大現代海洋產業,加快構建現代海洋產業體系。”廣西壯族自治區海洋局黨組書記、局長謝瑾瑜介紹,去年,廣西海洋生產總值2580.9億元,比上年增長5.8%,占全區地區生產總值的9%。
據了解,海洋經濟去年對廣西經濟增長貢獻率為12.3%。全區海洋經濟呈現轉型升級穩步推進、增長動能持續蓄積、創新能力逐步提升的良好態勢,為廣西高質量發展提供“藍色動能”。
防城港市海洋新興產業發展如火如荼。“首先是海洋能源開發,防城港海上風電示范項目83臺單機容量為8.5兆瓦風電機組建成投產,首批機組全容量并網發電,實現廣西海上風電‘零的突破’;其次是生物醫藥產業,依托防城港國際醫學開放試驗區,發掘‘藍色藥庫’,開展海洋藥物研發,廣西海洋生物醫藥研究院項目正式啟動。”防城港市副市長劉紅梅說。
在欽州市,海洋工程裝備和船舶工業等戰略性新興產業集聚發展。欽州市政府黨組成員、副市長王廷智介紹,在海工裝備方面,欽州已涵蓋海上風電塔筒、葉片、風機、電纜等全產業鏈制造,具備生產制造全球最大直徑海上風電單樁的能力。在船舶方面,去年廣西造船工業史上首艘萬噸級滾裝貨船交船下水,兩艘執法船、兩艘集裝箱船交付并順利下水,造船行業年產值約18億元。
重大項目建設是發展海洋經濟的重要支撐。“我們將聚焦‘人工智能+’賦能海工裝備、海洋漁業、海洋新能源等海洋產業發展,加快培育發展海洋新質生產力。”廣西壯族自治區發展改革委總經濟師藍偉明介紹,廣西今后將主動融入和服務國家區域重大戰略,加強與東盟國家以及廣東、山東、浙江等海洋大省合作,以沿邊臨港產業園區和中國—東盟產業合作區為重要載體,開展精準招商,加快引入一批重點項目落地,為海洋強區建設注入強勁動能。
關于中工網 | 版權聲明 |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10-84151598 | 網絡敲詐和有償刪帖舉報電話: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5 by www.carsview.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