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杭
4月25日,第三屆“杭州數字工匠”名單揭曉。今年的“杭州數字工匠”認定工作共有116名人員參加申報,最終認定了61名“杭州數字工匠”。他們都是杭州數字經濟領域的行業精英、技術專家,是新質生產力的代表,用實際行動為助力杭州“經濟大市挑大梁,省會城市當頭雁”作出了應有的貢獻。
隨著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深入發展,人工智能、大數據、云計算等數字技術發展迅猛,不僅催生了諸多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而且推動越來越多的傳統行業開辟數字化新賽道。國家數據局數據顯示,2024年,我國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增加值占GDP比重達10%左右,成為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一股重要力量。
數字人才堪稱數字經濟發展的核心競爭力。在這方面,我國還有較大缺口。《產業數字人才研究與發展報告(2023)》顯示,當前我國數字人才總體缺口在2500萬至3000萬左右。推進數字人才隊伍建設,既是彌補人才供給不足、積蓄發展力量的現實需求,也是幫助人才緊跟時代潮流、實現個人價值的應有之義。
此番61名來自數字經濟領域的行業精英和技術專家被認定為“杭州數字工匠”,不僅是對他們個人技能水平和貢獻的肯定,也為產業工人樹立了榜樣——呂亞軍深耕傳統制造業十余年,以“數字賦能實體”為理念,帶領團隊建成數字化標桿工廠,自主研發的智慧化節能型無負壓疊壓供水設備系統等通過了省級科技成果鑒定;李朝主導參與了“基于鋰電池大模型的智慧能源物聯網”項目,累計創造經濟價值20億元,服務全國用戶超300萬,減少碳排放7萬噸;陸雋帶領團隊首創微服務與容器云架構視頻平臺,突破傳統視頻系統壁壘,推動智能視覺生態圈建設,核心產品“視頻融合數據交換與共享平臺中間件”獲國際先進水平認證……他們用自己的成長經歷告訴所有勞動者,要努力成為既具有現代工業技術技能水平又掌握智能化網絡化技能、善于滲透融合數字技術改造提升傳統產業的復合型技能人才,要激活“數字匠心”,讓數字化、智能化技術賦能傳統產業。
今年的“杭州數字工匠”認定工作圍繞數字產業化、數字化治理等數字經濟領域開展,申報人員涵蓋了智能物聯、低空經濟、人形機器人等眾多前沿領域。其中,有11名獲全國、省、市數字經濟行業職業技能競賽個人第一名的職工選手直接被認定為“杭州數字工匠”,打通了數字人才成長的快速通道。這表明,激活“數字匠心”,是新時代對產業工人的要求和挑戰,也蘊含著新的發展機遇。數字經濟前景廣闊,廣大職工只要與時俱進、潛心鉆研、勇于挑戰,必將大有可為。
舉辦數字技能競賽、建立勞模工匠數字創新工作室、推進職業培訓數字化……近年來,為提升廣大產業工人的數字素養和技能,各地工會已經做了不少工作,也取得了一定成效。杭州市總工會助力培育“數字工匠”的實踐,為各地工會助力產業工人數字化轉型提供了新思路。期待更多地方為打造高技能數字產業工人隊伍開拓渠道、營造氛圍、創造條件,為我國數字經濟發展夯實人才基礎。
關于中工網 | 版權聲明 |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10-84151598 | 網絡敲詐和有償刪帖舉報電話: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5 by www.carsview.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