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工網評論員 李靖
據近日《新京報》報道,北京街頭的共享單車近來遭遇違法小廣告“圍獵”,記者在多處商圈、學校、地鐵站、居民區周邊停放的共享單車上,發現成人服務、涉黃網址、代開發票等違法小廣告,這些“升級”為蓋戳與噴涂式的小廣告更加難處理。記者嘗試掃碼、登錄“小廣告”上的網址以及微信賬號,發現確實能打開。
一些人應該對早年間泛濫過的“城市牛皮癬”有印象:電線桿上、各種井蓋上、路邊垃圾桶上、公廁隔板上、居民樓樓道甚至入戶門上……都能看到噴涂和粘貼的各種小廣告。清理這些小廣告費時費力,保潔人員又是鏟又是刮,有時還要動用高壓水槍。經過大力治理,這些“古早版”“城市牛皮癬”逐漸變少。但如今,它們又盯上了共享單車,一副要“卷土重來”的架勢。
為何要選共享單車?使用群體龐大當然是最重要的原因,不管是從前還是現在,小廣告“哪里人多貼哪里”的原則沒變。并且,相對過去在固定地點噴涂粘貼,共享單車的流動性能夠使這些信息觸達數量更多、地域更廣的人群。
小廣告的危害不容忽視——不僅破壞市容環境與公共秩序,更有滋生違法與詐騙的風險,特別是其鏈接的色情、賭博等不良信息,很有可能對未成年人造成負面引導。如果隨意張貼小廣告的行為不能得到有效遏制,還可能助長“破窗效應”,讓更多人漠視規則與秩序。
放任違法小廣告肆虐顯然是不行的,但疊加了共享單車極高的流動性屬性,治理起來顯然難度更大。報道中也提到,共享單車企業經過線下調查發現,張貼者多為受雇的老弱殘障人士,且往往會趁夜間或人流密集時出手,很難發現也很難及時抓住。
對違法小廣告予以反制,一方面,共享單車企業要繼續加大清理違法小廣告的力度。車子本身是企業的資產,企業有維護其安全、整潔的責任,泛濫的小廣告出現在車身上,不僅視覺觀感不佳,也容易對企業形象造成損害。
另一方面,小廣告到底該怎么治,有關部門應共同想辦法。每一個貼在共享單車上的違法小廣告背后都鏈接著供給端,順藤摸瓜、拔草除根,是更加治本的方法。有關執法部門在聯合共享單車企業對噴涂粘貼小廣告行為加強監控、加大懲處力度的同時,更應對潛藏在小廣告背后的違法違規行為予以深挖,對相關不法行為予以嚴懲。同時,進一步暢通公眾舉報渠道,把共享單車使用者這一群體的力量發動起來,形成打擊合力,共同營造清朗的社會環境。
“城市牛皮癬”的形式和載體在變,但打擊整治的決心不能松懈,決不能讓違法小廣告搭上共享單車這個“順風車”,死灰復燃。讓清清爽爽的共享單車重回人們的視野,為廣大市民打造舒心便利的出行體驗,是各方努力的方向。
關于中工網 | 版權聲明 |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10-84151598 | 網絡敲詐和有償刪帖舉報電話: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5 by www.carsview.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