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寧日報全媒體記者 梁琨 實習記者 王雅琪
從業三十載,白廣河以法律為劍、以公益為光,在執業生涯中刻下深深的為民印記。作為北京市盈科(濟寧)律師事務所管委會主任,他將專業所長與社會擔當緊密結合,無論是法律援助中心的值班席上,還是社區村鎮的普法課堂里,總能看到他忙碌的身影。這份對法律的敬畏與對民生的熱忱,讓他在法治前行的道路上既成為公平正義的捍衛者,又化作溫暖人心的燃燈者。
有一次,年近七旬的朱先生因兒子名下的空殼公司無法辦理低保,全家僅靠妻子每月2000元退休金度日,兒子植物人、孫女年幼的困境讓老兩口束手無策。白廣河得知情況后,沒有被“非援助范圍”的規定束縛,而是實地走訪調查,一次次與相關部門協調溝通。當得知能夠辦理低保時,朱先生激動地說:“我都記不清去了多少趟法律援助中心,幸好遇見了您?!笔潞?,朱先生送來的那面“落實扶貧工程 為民排憂解難”的錦旗,不僅是他們一家感恩之情的表達,更是白廣河“以人為本”執業理念的生動寫照。
在企業法律服務領域,白廣河同樣展現出非凡的擔當。一家曾位列全國同行業前三的機械公司因改制陷入困境,近千名職工面臨失業,白廣河帶領團隊作為管理人進駐后,經過一年多的不懈努力,最終以專業操作保留了企業60余項專利技術,保障了職工就業,維護了債權人利益?!奥蓭煵粌H要為企業‘治病’,更要幫其‘防病’?!彼F隊成員說的這句話,道出了法律工作者防患未然的責任意識。
這份對責任的堅守,還體現在他對弱勢群體的長期幫扶中。2015年,當從老同學口中得知一位因父親車禍喪失勞動能力、母親改嫁、與患病爺爺奶奶相依為命的女孩即將面臨輟學時,白廣河立刻伸出援手,在他持續9年的資助下,女孩從殘破的房屋走進了臨沂大學的校園。“再苦不能苦教育”的承諾,不僅改變了她的命運,更讓“知識改變命運”的信念在困境中生根發芽,如今已參加工作的女孩,也開始用自己的力量回饋社會。
在泗水縣柘溝鎮洛里村,“幸福食堂”的飯香是白廣河另一份溫暖的牽掛。當他發現村里三分之一的留守老人面臨吃飯難、營養差的問題時,便聯合志愿服務組織與村委會建起食堂,不僅帶頭捐款,還發動社會力量持續支持。他還將法治元素融入助老實踐,在全市推廣“幸福食堂?法治小院”模式,組織13家市直律所與鄉鎮結對,通過現場咨詢、以案說法等形式,讓老年人在吃飽飯的同時,也能增強法律意識、學會依法維權。
從法律援助的案頭到企業重整的現場,從寒門學子的書桌到空巢老人的餐桌,白廣河三十年如一日堅持用法律知識幫助他人,以公益行動傳遞溫暖。他先后榮獲山東省優秀律師、山東好人、濟寧市道德模范等多項榮譽,始終以“法律工作者”的初心行走在服務社會的路上。正如他所說:“只有自己敬畏法律,遵紀守法,才能帶動別人也尊重法律,遵守法律?!边@份對職業的赤誠與對民生的大愛,正是新時代法律人踐行社會責任的最好詮釋,也讓法治的光芒在溫暖人心的過程中愈發璀璨。
關于中工網 | 版權聲明 |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10-84151598 | 網絡敲詐和有償刪帖舉報電話: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5 by www.carsview.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