滁州日報全媒體記者包增光
在天長市這片民營經濟蓬勃發展的熱土上,有這樣一位法官,他懷揣著對公平正義的執著追求,扎根基層審判一線,用公正的法槌敲響法治化營商環境最強音,以創新的思維助力困境企業破繭重生,他就是天長市經濟開發區人民法庭副庭長張相陽。從書記員到法官助理,從助審員到審判員,再到如今的副庭長,他一路砥礪前行,用汗水和智慧書寫著司法為民、服務發展的動人篇章。
聚焦質效,讓司法服務跑出“加速度”
天長市,這座位于安徽省東部的城市,民營經濟如繁星般璀璨,涉企案件也時常發生。2023年5月,天長法院在滁州率先成立滁州高新區暖企巡回法庭,張相陽勇挑重擔,成為巡回法庭的中流砥柱。
“案件多,時間緊,但質量不能打折扣。”張相陽創新采用要素式審判模式,針對金融借款糾紛等類型案件,精心制作要素表,引導當事人庭前填寫,將案件核心要素一一梳理,爭議焦點迅速固定。庭審時,他直擊要害,實現流程集約化,案件事實快速查明,大大縮短審理時間。
信息化手段更為他的審判工作插上翅膀。法答網、人民法院案例庫等平臺,成了他的“智庫”。面對復雜的案件,他能迅速在“智庫”中找到相似案例的裁判規則,精準認定事實,統一裁判尺度,辦案質量與效率實現“雙提升”。2024年,他受理涉企商事案件546件,結案521件,平均用時僅40.9天,商事案件結案率高達95.4%。
“調解優先、調判結合”,這是張相陽秉持的重要原則。他積極聯合工商聯、工會、金橋商事等訴前調解平臺,訴前化解涉企糾紛236起。調解工作不僅在庭前開展,更貫穿案件庭中審判、判后履行全過程。他用耐心和智慧,最大程度降低涉訴對企業生產經營的影響,真正做到案結事了,讓司法既有力度、更有溫度。
持續探索,助力困境企業“破繭重生”
除了日常的民商事審判工作,張相陽還把目光聚焦在企業破產案件上。他深知,破產審判不是簡單“一破了之”,而是要通過高質量的審判,讓困境企業實現優質資源重構,破局重生。
近三年,張相陽辦結破產案件35件,為企業修復信用13次。華盛科技控股股份有限公司的破產重整案,是他職業生涯中濃墨重彩的一筆。華盛公司曾是“新三板”證券市場上的明星企業,卻因盲目擴張陷入困境,負債2.35億元。2021年4月,公司申請破產,案件交到張相陽手中。
“這個企業有重整價值!”張相陽敏銳地發現,該公司積累大量合同業績和工程經驗,形成品牌價值。在天長市委市政府的支持下,法庭決定通過破產重整幫助企業走出困境。為解決外部投資“引入難”問題,張相陽創新采取“債轉股”“債資剝離”的“自救式”重整模式,成功引入償債資金5200萬元。重整計劃在債權人大會上獲高贊成率通過。
重整過程中,他又依托府院聯動機制,與稅務、國土、社保等部門緊密配合,化解涉法、涉稅、涉不動產過戶等難題。最終,實現20萬元以下小額債權人80%的債權清償率,694萬元職工工資及社保費全部保障到位。2023年4月,法院依法裁定確認《華盛科技控股股份有限公司重整計劃》執行完畢,公司成功化解債務危機,實現復牌。這一案例,入選2023年全省政法機關依法護航企業高質量發展十大典型案例之首。
創新宣傳,為企業注入法治“強心劑”
審判工作之余,張相陽從未停下延伸司法職能的腳步。依照天長法院“天法e企”工程部署,他包聯鑫國集團、安纜集團等多家企業,常態化開展“司法暖企”“護企法治體檢”。他深入企業一線走訪、實地問需,為企業規范交易行為、維護自身合法權益出謀劃策,精準對接企業法律咨詢,為構建良好高效公平的營商環境提供有力司法服務。
“誰執法誰普法”,張相陽認真落實這一責任。他深入企業開展法治宣講,圍繞“民法典”“公司法”等法律中與企業生產經營密切相關的內容,結合審判真實案例靶向釋法。他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剖析高頻法律風險,幫助企業提升風險防控能力,讓企業經營者們在潛移默化中增強守法經營意識。
“法治是最好的營商環境。”張相陽表示,他將繼續履職盡責、默默耕耘,用公正的法槌、創新的思維、溫暖的服務,在民商事審判一線砥礪前行,為建設一流法治化營商環境、推動民營企業高質量發展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關于中工網 | 版權聲明 |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10-84151598 | 網絡敲詐和有償刪帖舉報電話: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5 by www.carsview.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