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名片
段穩盼,現任中交一航局五公司木壘項目部經理,副高級工程師。他用18年時間,在雨林、戈壁與高原上刻下中國基建的壯美詩行。從蘭渝鐵路的崇山峻嶺到柬埔寨的未爆雷區,從東鄉族的脫貧之路到新疆的風電矩陣,他的工程日志里寫滿了“不可能完成的任務”。他2011年被授予河北省五一勞動獎章,2014年被授予河北省勞動模范,2025年被授予全國勞動模范。
人物速寫
高高的個子,瘦瘦的身材,眼神里透露著堅定。第一次見到段穩盼,是不久前在中交一航局五公司總部。剛剛接到出國考察任務的他,在項目工地簡單交接后便從數千公里外的新疆戈壁趕回秦皇島,辦理相關手續。他有著1.92米的身高,體重卻只有140多斤,看起來有些瘦弱。但細聊之后才發現,他骨子里有著一股鋼鐵般的意志和闖勁。
段穩盼從小在皖北碭山縣農村長大,學習成績優異,高考考入蘭州交通大學,學習土木工程鐵路工程方向。2007年畢業時,恰逢中交一航局五公司去校園招聘,公司順應市場環境變化,正要由傳統水工市場向公鐵兩路市場進軍,段穩盼的專業對了口。一番思考下,段穩盼爽快地簽下了入職協議。不承想,這一簽便開啟了他作為基建人的十八年遠征史。
蜀道新生
在諸葛亮北伐路上開新路
2007年的夏天,蘭州交通大學土木工程系的段穩盼不會想到,自己將參與改寫《蜀道難》的千年慨嘆。入職中交一航局五公司后第一個正式的鐵路項目,就是蘭渝鐵路這條貫穿中國地理版圖“胡煥庸線”的戰略通道。
這條連接我國西北到西南出海口距離最短、最便捷的通道,運營后蘭州與成都、重慶的鐵路客運時間大幅縮短,對推動沿線地區脫貧致富具有重要意義。中交一航局五公司負責蘭渝鐵路六標段二分部,承擔施工正線全長21.32千米,相當于在秦嶺山脈鋪設1條半程馬拉松賽道。段穩盼所在工區位于四川廣元姚渡鎮,恰好在川陜兩省交接處,也是當年諸葛亮六出祁山的必經之地,地形險峻。然而,這種地形對施工企業而言,卻是極大的挑戰。
作為年輕技術員,段穩盼所在的隧道道口位于山林深處,前往最近的村莊也要步行半個小時。為了工序銜接、質量控制,常常要后半夜起床報檢。一個電話打來,他總是穿戴整齊,從這個山坡到下一個山坡,一走就是半個多小時。有次暴雨沖毀便道,他背著20公斤的檢測設備,在泥漿中爬行300米準時抵達作業面。三年間,他記錄的施工日志摞起來有1.2米高,被同事們稱為“行走的規范庫”。
如此艱苦的條件,段穩盼卻沒有想過當逃兵。或許是幼時養成的吃苦耐勞的品格,抑或是項目領導的正面引導,讓這個年輕人在蘭渝鐵路施工第一線一待就是三年。這段經歷也為他日后走出國門,迎接更大的挑戰奠定了基礎。
雷區筑路
熱帶雨林中的青年突擊隊
2015年,段穩盼來到柬埔寨修建國網55號公路。作為響應“一帶一路”倡議的中柬合作項目,這條公路不僅是城市間的重要交通樞紐,更是推動當地經濟發展、改善民生的一大支撐。
第一次走出國門,踏上新的土地,段穩盼心里難免有些激動。然而,這份激動很快就被緊張甚至是恐懼的情緒所代替。
施工區域曾是戰爭遺留下的雷區,地下殘存著大量未爆炸的地雷和炸彈。這里還處于原始熱帶雨林,除了毒蛇、猛獸,隱藏在草叢和樹梢上的吸血旱螞蟥更是常見,挨咬是家常便飯,稱其為“危險地帶”一點都不夸張。
“到了之后才知道公路沿線有雷區,要說不害怕是不可能的。但也沒想著要離開,既然任務交給我了,就要想方設法把工程干好。”段穩盼憑著一身膽氣,帶領所在的5人青年突擊隊與業主積極溝通,聯系到了當地的排雷部隊。
當時的情形是,工兵在前面掃雷,項目機械在后面開展清表作業,工人則跟在履帶式挖機、輪胎式鏟車“腳印”后放點測量、技術驗收,不敢越“雷池”一步。在柬埔寨的兩年時間里,工地上被清除的爆炸物從步兵雷、坦克雷,到反坦克地雷,再到航空炸彈,段穩盼至今想來仍歷歷在目。據統計,掃雷部隊曾在施工區域清排出5000多枚地雷和炮彈,這給項目施工和人的心理帶來了極大的挑戰。“那時經常聽到當地新聞報道哪里炸壞了設備、炸傷了人,好在我們嚴格執行安全規范,保證了每一位工人的生命安全。”段穩盼欣慰地說。
段穩盼負責施工的越嶺段是55號公路難度最大的區段。越嶺段,顧名思義“翻山越嶺”,就是要在山上建一條盤山公路。與國內山地不同的是,公路位于柬埔寨豆蔻山脈,地質地貌、水文環境復雜,年降雨量更是高達3000毫米以上,地形地質國內少見,原設計的邊坡防護難以滿足實際需要。青年突擊隊徹夜翻閱資料,左思右想后,決定從國內引入邊坡生態防護技術,最終順利解決了復雜水文地質下的邊坡穩定問題。不僅如此,他們還開設培訓班,手把手教授當地工人施工技術和管理方法,為柬埔寨培養了一批本土化的技術人才。
越嶺段的建成得到柬埔寨方面的高度認可,項目總監理工程師索昆在驗收報告上寫道:“中國人把死亡之路變成了希望之路。”當柬埔寨公共工程與運輸部部長帶著高校教授團去公路觀摩時,中國團隊已培養出47名當地技術骨干。時至今日,經過多個雨季的考驗,越嶺路道路與兩岸邊坡依然完好無損。
東鄉答卷
民生先行啃下脫貧硬骨頭
2017年,令段穩盼沒有想到的是,畢業整整十年后,竟然又回到了承載自己大學記憶的城市——蘭州。這一次來,他不再是為了求索知識,而是懷揣“造福一方”的理念,為祖國西北地區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貢獻一份力量。
來到甘肅,他先后參建了景中高速公路和安臨公路,其中安臨公路大部分位于深度貧困“三區三州”的臨夏回族自治州東鄉族自治縣。這里原來是全國出名的貧困縣,也曾是甘肅脫貧攻堅期間最困難的縣。公路經過十個鄉鎮,惠及13萬人口。作為東鄉歷史上第一條高等級公路,安臨公路將帶動沿線經濟發展,成為一條致富路、民族團結路、旅游路和便捷路,對幫助老百姓脫貧致富奔小康有著重要意義。
“受大山阻隔,村民要想把自己家養的羊、種的藥材運出去賣,僅運費就是一筆很大的開支。”至今想起,段穩盼對東鄉縣的艱苦條件依然印象深刻。這里地處青藏高原和黃土高原過渡地帶,全縣由3000多條溝壑峁梁組成,地形非常復雜,要找到一塊像籃球場那么大的平地都非常困難,海拔超過2000米,年降水量卻少得可憐。
項目開工之初,面對項目管理人員偏少、臨建及主體進度緊迫、項目標準化要求高等困難,段穩盼沒喊一聲累,沒叫一句苦。當時正值國家脫貧攻堅的關鍵期,身為項目黨支部書記、項目經理,段穩盼將黨建責任扛在肩上,實行支委和黨員包保制度,在合同履約、質量管理、安全環保、農民工利益保障等關鍵環節由黨員帶頭深入一線工作。
2019年寒冬,安臨公路面臨征拆難題。村民一面盼著公路早日修成造福鄉鄰,另一面又擔心自己利益得不到保障。段穩盼所在的黨支部創造性推出“民生先行工作法”:改建10公里村道,解決2000只羊的運輸難題;修復8條灌溉渠,增加耕地1200畝;采購滯銷藥材32噸,帶動127戶脫貧;在海拔2300米的果園鎮,項目部黨員用三天三夜搶修出垃圾處理站。鎮長馬哈克送來東鄉手抓羊肉時感嘆:“你們修的不僅是公路,更是通往現代文明的棧道。”
“在遇到困難時,只要我們做到‘心中有民’,在政府部門的支持下,任何問題都會得到解決。”段穩盼說。項目建設如愿如期推進,在各標段評比中名列前茅。2022年底,安臨公路項目按期完成所有施工任務,為東鄉縣脫貧攻堅寫下濃墨重彩的一筆。
戈壁追風
天山腳下會戰新能源建設
2023年,段穩盼被調入新疆,建設烏魯木齊米東馬場湖農業科技園。面臨房建工程帶來的技術挑戰,鐵路公路專業出身的他帶著對新領域的好奇,邊學技術邊訪專家,不斷優化設計方案,最終如約建成占地約1.6萬平方米的智能溫室大棚和科技孵化中心大樓,為新疆打造出一個現代化、智能化的農業科技園區。
之后,段穩盼又被調入新疆木壘風電項目。與上一次相同的是,同樣是新領域,需要在干中學、學中干。不同的是,這次建設的是國內單體規模最大的山地風電項目,是響應國家“雙碳”戰略、推動能源結構優化的重要實踐,重要性和難度可想而知。而且,這次還是臨危受命,俗話說“軍令如山”,他就像一名聽到緊急沖鋒號的戰士,頭也不回地奔赴了前線。
“除了少處可見的駱駝刺,到處都是黑色的礫石,看起來就像火星表面,十分荒蕪。”想起剛到項目時見到的戈壁,段穩盼如是說。木壘位于天山北麓,準噶爾盆地東南緣,降雪期從每年10月中旬開始,持續到次年4月,凍土深達1.6米。項目團隊必須在冬季來臨前完成35個風機基礎和382個鐵塔基礎施工。
面對全新的施工工藝和技術標準以及獨特的行業規范,公司內部幾乎沒有現成的經驗可借鑒。段穩盼來不及仔細地考察分析,而是迅速調整狀態。由于處在無人區,一進山就失去信號,他只能白天帶隊跑工點,就地研究施工工藝、資源設備還有哪些不足,晚上組織大伙兒學習施工規范和電力行業先進經驗,分析施工方案,一度連續十多天每晚只睡三四個小時。功夫不負有心人,在充分掌握項目情況后,他組織團隊制定了一系列針對性措施,劃分六個作業區、實時更新日計劃進度,確保了各項工作有條不紊。
項目屬于山地風電場,地形地貌復雜,為滿足“大風車”各種部件的運輸需要,必須修建專屬道路。針對長達108米的風葉、重達100多噸的主機機艙,道路所需的寬度、轉彎程度都與常規道路不同。在一條風機大件運輸道路施工時,原設計方案難以滿足運輸要求,這不僅影響了施工進度,還對后續大型風機設備運輸安全構成了嚴重威脅。他第一時間趕到現場,組織專家和技術人員進行緊急論證,經過反復研究,最終確定了科學合理的道路線路設計和施工方案。在他的指揮下,施工團隊連續奮戰,成功攻克一道道難關,保證了108米長的風葉安全運輸至目標位置。
另一邊,鐵塔基礎施工同樣面臨地形難題。數百個鐵塔基礎中,有的甚至要在近70度的陡峭山崖上開鑿,施工起來極不方便。遇到狹窄作業面,段穩盼就帶領大家人馱肩扛運輸設備,一雙新勞保鞋不到一個月便光榮“下崗”。高強度攻堅一個月后,項目團隊拿下了業主月度考核第一名的好成績。
經過4個月的持續奮戰,項目趕在2024年第一場雪前如期完成最后一座大體積混凝土澆筑,成功實現了入冬前的施工目標,贏得業主各方的高度認可,也為促進地方經濟發展和國家新能源戰略貢獻了一份力量。
18年來,從柬埔寨的雷區雨林,到甘肅的深度貧困縣,再到新疆的戈壁山地,段穩盼始終銘記入職時的誓言“接一棒,就要跑到底!”如今,他又帶著這份初心,投入到另一個風電項目之中,盼望著能盡早將綠色能源送到千家萬戶。
當人們在蘭渝鐵路上感受“千里江陵一日還”時,在柬埔寨55號公路看到橡膠運輸車輛川流不息時,在東鄉縣集市遇見騎著三輪車賣藥材的老鄉時——這些生動的場景,正是對段穩盼這些建設者最好的禮贊。
(河北工人報記者朱潤勝 通訊員喬慶旭 駱京)
關于中工網 | 版權聲明 |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10-84151598 | 網絡敲詐和有償刪帖舉報電話: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5 by www.carsview.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