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人日報-中工網記者 梁凡
熱點播報
HOTSPOTS
全球荒漠化防治的經驗與挑戰
這是在騰格里沙漠鋪設的刷狀網繩式草方格沙障,固沙時間最長可達6年。新華社記者 馮開華 攝
近日,隨著第31個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到來,荒漠化這一全球問題再次引發關注。聯合國數據顯示,全球多達40%的土地已經退化,全球近一半的人口受到影響,防治荒漠化刻不容緩。
荒漠化進程加劇
6月17日是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今年的主題是“恢復土地,釋放機遇”,強調健康土地在提供食物、水資源、就業和安全保障方面的重要作用。
荒漠化、土地退化和干旱是當今時代最緊迫的環境挑戰之一。荒漠化指包括氣候變化和人類活動在內的種種因素造成的干旱、半干旱和亞濕潤干旱地區的土地退化,人類活動包括農田和牧場擴張、工業和城市化、礦產和能源開發等。
根據《聯合國防治荒漠化公約》(以下簡稱《公約》)秘書處發布的最新數據,全球多達40%的土地已經退化,影響到全球近一半的人口。
多個機構研究顯示,2024年地球經歷了北半球歷史上最炎熱的夏季,全球多個地區遭遇極端高溫天氣。氣候變化、極端氣候事件頻發,進一步加劇了荒漠化進程。
此外,近年來全球經濟發展低迷,一些國家出于自身短期政治經濟利益考量,弱化了對包括荒漠化防治在內的全球發展的支持。尤其是美國總統特朗普上任后,在“美國優先”政策的口號下,再次宣布退出《巴黎協定》,削弱了全球減排框架的約束力,全球環境治理制度框架遭遇前所未有的挑戰。
在荒漠化問題整體上更為嚴重的發展中國家,經濟發展的訴求使得其對傳統能源、水資源、礦產資源等領域的開發快速增長,也不可避免地帶來更大的生態問題,其中就包括土地退化、荒漠化。
多國積累防治經驗
2015年,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提出“到2030年實現全球土地退化零增長目標”,形成了防治荒漠化的全球共識。在長期的摸索過程中,一些國家和地區立足本國實際,積累了豐富的經驗。
地處北非的摩洛哥,超65%的國土被沙漠覆蓋,93%以上區域屬干旱半干旱氣候。受氣候變化、過度放牧等因素影響,該國荒漠化形勢嚴峻。此外,由于摩洛哥近50%的人口以農業為生,土地荒漠化對該國農業生產和生態系統健康的沖擊更是不容小視。
自2005年起,摩洛哥在全國推行植樹造林戰略,大規模開展造林項目,并鼓勵支持農民發展可持續農業。摩洛哥政府還積極參與荒漠化防治領域的國際合作項目,與國際農業發展基金、聯合國工業發展組織攜手,進一步增強適應氣候變化的能力。
摩洛哥政府設定了到2030年恢復100萬公頃土地的目標,并出臺多項政策法規,如國家森林戰略、國家水戰略、綠色摩洛哥計劃等,為荒漠化治理奠定了法律與制度根基。
據《聯合國防治荒漠化公約》的國家行動計劃,西班牙有18%的土地面臨極高的荒漠化風險,20%的土地屬于中度風險區,約3/4的國土已經呈現普遍干旱或半干旱的狀態,約20%的土地已經沙漠化。
2022年,西班牙推出國家防治荒漠化戰略,政府和私營部門持續推動植樹造林活動,政府層面至今已種植約500萬公頃的林木,占全國森林面積的10%。在水資源利用上,2019年以來,當地再生水利用率從4%躍升至17.5%。
《公約》秘書處今年4月發布的公報說,恢復退化土地不僅有助于改善生態環境,也將為人類社會帶來廣泛收益。《公約》秘書處執行秘書易卜拉欣·蒂奧指出:“恢復后的土地蘊藏著無限潛力,現在正是我們釋放這些機遇的關鍵時刻。”
中國方案助力合作
位于中亞腹地的土庫曼斯坦,約80%的國土被卡拉庫姆沙漠覆蓋,氣候變化及里海和咸海水位劇烈變化等自然因素進一步加劇了該國的荒漠化。
面對荒漠化挑戰,土庫曼斯坦政府積極行動,多舉措應對荒漠化難題。其中,與中國在防沙治沙領域的合作,是該國荒漠化防治國際合作的重要組成部分。該國農業部官員和專家多次訪問中國寧夏,學習借鑒當地先進的防沙治沙經驗與技術。
2024年6月,由土庫曼斯坦農業部、外經貿部、財政經濟部等19個部委的25名官員和專家組成的代表團來到寧夏,參加土庫曼斯坦世界貿易組織知識研修班寧夏行活動。代表團成員表示,寧夏探索出的防風固沙體系等治沙技術和模式實現了荒漠化土地和沙化土地面積雙縮減,尤其是“麥草方格”技術在世界多國廣為流傳,土庫曼斯坦期望在防沙治沙領域與中方開展深度合作。
作為飽受荒漠化之苦的國家,中國在過去幾十年里積極推進荒漠化防治及“三北”防護林工程等重點生態工程,在世界上率先實現荒漠化土地和沙化土地面積“雙減少”。中國的荒漠化防治方案,也給包括土庫曼斯坦在內的世界很多國家,提供了防沙治沙的思路、技術。
非洲“綠色長城”是一條橫亙非洲、阻擋世界第一大沙漠撒哈拉沙漠向南侵襲的綠色防護帶。近年來,依托位于肯尼亞的中非聯合研究中心,中國為這一計劃提供科技支撐,借鑒“三北”防護林工程成功經驗,推動當地有針對性、系統性地展開荒漠化治理。
2024年,蒂奧在沙特阿拉伯參觀《公約》第十六次締約方大會中國館時,高度贊賞防治荒漠化的中國方案把長遠規劃目標與有效方法措施相結合,把生態效益與經濟利益相結合,把現代技術與傳統知識相結合,通過積極行動讓土地真正恢復健康。蒂奧表示,中國通過廣泛開展多種形式的國際合作,為全球荒漠化防治注入新動能,為建設美麗清潔的世界作出積極貢獻。(新聞來源:工人日報)
時事速遞
HOTNEWS
速報
特朗普警告不排除再襲伊核設施
6月27日,美國總統特朗普在華盛頓白宮出席記者會。新華社記者 胡友松 攝
在伊朗最高領袖阿里·哈梅內伊發表“伊朗給了美國一記耳光”等強硬言論后,美國總統唐納德·特朗普27日回應稱,他當初沒有下令襲擊哈梅內伊本人,因對方的言論現已不再考慮解除對伊制裁。特朗普還威脅,不排除再次攻擊伊朗核設施。
速報
2025中歐商業高峰論壇在布魯塞爾舉行
總部設在布魯塞爾的歐盟中國商會27日舉辦2025中歐商業高峰論壇,150余名中歐企業界代表及政界、學界人士齊聚一堂,就中歐經貿現狀及挑戰、未來合作路徑等議題展開討論。在分論壇環節,與會人士圍繞“商協會—合作的平臺”“中歐建交50周年:共生繁榮 照亮世界”等主題展開討論,分享在國際合作、政策倡導、商協會推動企業發展等方面的實踐經驗,就中歐在新能源、綠色經濟等領域的合作機遇與發展前景發表觀點。
速報
剛果(金)與盧旺達在華盛頓簽署和平協議
1月28日,在剛果(金)首都金沙薩,示威人員焚燒輪胎的黑煙籠罩城區。新華社記者 史彧 攝
剛果(金)與盧旺達27日在美國首都華盛頓簽署全面和平協議,承諾結束長達30年的沖突,推動非洲大湖區和平與穩定。自2021年底剛果(金)反政府武裝“M23運動”重新活躍以來,剛果(金)與盧旺達之間的關系日趨緊張。剛果(金)指責盧旺達支持“M23運動”。盧旺達則指責剛果(金)軍方與盧旺達反政府勢力“盧旺達解放民主力量”結盟,后者涉嫌參與1994年盧旺達種族大屠殺。
速報
特朗普:美國總統是個“非常危險的職位”
當地時間6月27日,美國總統特朗普在白宮新聞發布會上談及了針對他的生命威脅,并表示美國總統是個“非常危險的職位”。特朗普當天還表示,總統比一些危險職業的風險更高,“比如賽車手,死亡率是0.1%;騎牛士,也是0.1%。雖然不算高,但總有人喪命。而當總統,死亡率約5%。如果有人告訴我,我可能就不會參選了。這確實是個非常危險的職業。”
速報
加拿大對“非自貿協定伙伴”鋼鐵產品實施新關稅措施
加拿大政府27日晚宣布,即日起對進口自“非自由貿易協定伙伴”經濟體的鋼廠產品實施新的關稅配額。其關稅配額設為260萬噸,即2024年進口水平。對于進口自上述來源地的超過2024年水平的鋼材,加方將征收50%的附加稅。
速報
巴基斯坦安全部隊遭恐襲 13名軍人死亡
一支巴基斯坦安全部隊當地時間6月28日在該國西北部開伯爾-普什圖省北瓦濟里斯坦地區遭遇恐襲,至少13名軍人死亡、29人受傷。據半島電視臺報道,恐怖組織“巴基斯坦塔利班”的一個下屬分支組織宣稱制造了此次襲擊事件。
數讀天下
HOTDATA
102萬億美元
聯合國貿易和發展會議(貿發會議)26日發布報告說,2024年全球公共債務從2023年的97萬億美元增至102萬億美元,創歷史新高,發展中國家受到的影響最為嚴重。貿發會議在最新一期《債務世界》報告里指出,自2010年以來,發展中國家的公共債務增長速度是發達經濟體的兩倍,在2024年達到31萬億美元。此外,發展中國家還負擔過高的債務成本,2024年債務利息達到9210億美元,比2023年增長10%。
超2000次
據日本《南日本新聞社》報道,位于日本九州地區的新燃岳火山在當地時間27日噴發,該火山自22日時隔7年再度噴發以來,一周內已連續發生了超2000次火山性地震。據鹿兒島地方氣象臺消息,截至當地時間28日晚上10點,新燃岳火山仍在持續噴發,火山灰最高噴至1600米。
1億美元
據菲律賓媒體27日報道,菲總統府新聞發言人卡斯特羅援引菲財政部聲明稱,如美國“大而美”法案獲美國會批準,預計2026年海外菲勞匯款將減少1億美元,降幅0.3%,相當于菲GDP的0.003%。
一句話小評
HOTCOMMENTS
特朗普宣布停止與加拿大所有貿易談判
綜合外媒報道,當地時間27日,美國總統特朗普宣布,由于加拿大堅持推出針對美國科技公司的數字服務稅,美國決定立即停止與加拿大的所有貿易談判。特朗普還表示,美國將在7日內告知加拿大與美國開展貿易所適用的關稅稅率。
小評
看起來,加拿大在很大程度上扮演了特朗普政府“殺雞給猴看”里的那只“雞”。
波羅的海三國將退出《渥太華禁雷公約》
波羅的海三國立陶宛、拉脫維亞和愛沙尼亞27日分別向聯合國提交退出《渥太華禁雷公約》的文件。按照公約規定,三國將在6個月后正式退出。《渥太華禁雷公約》于1999年正式生效,公約禁止使用、儲存、生產和轉讓殺傷人員地雷。今年早些時候,立陶宛、拉脫維亞和愛沙尼亞宣布打算退出《渥太華禁雷公約》,并分別啟動議會審議和批準程序。據歐洲媒體報道,芬蘭和波蘭也已啟動退出這一公約的程序。
小評
作為俄烏戰爭的后果之一,歐洲地緣戰略形勢正在經歷一場深刻變局。
關于中工網 | 版權聲明 |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10-84151598 | 網絡敲詐和有償刪帖舉報電話: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5 by www.carsview.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