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虧你們幫忙,讓我拿到了9萬元的工傷賠償款。”近日,溫州市平陽縣職工孔師傅握著工會工作人員的手,連聲道謝。
2022年10月,外來務工人員孔師傅在平陽縣某公司工作時受傷,公司卻以“未簽訂勞動合同”為由拒絕賠償。隨后,他在家門口的工會驛站掃了“維權碼”,向工會發出求助。
“手機還沒放回兜里,工會的法律援助律師就聯系了我。”孔師傅回憶道,工會迅速介入,僅用3天就固定了證據,并協助他申請勞動仲裁。最終,孔師傅成功拿到了賠償款。
孔師傅的經歷,是溫州市總工會以“重、廣、嚴、合、快”五字訣(即重制度、廣覆蓋、嚴標準、合資源、快響應)推動法援服務高質量發展的縮影。作為浙江省工會法律援助提質增效試點地區,溫州市總工會將新時代“楓橋經驗”融入維權服務,通過“維權碼”覆蓋全市戶外勞動者驛站等舉措,打造“15分鐘職工法律援助服務圈”。而這一創新實踐,正是基于對現實問題的精準破解。
“我們在走訪調研中發現,工會法律援助制度、隊伍管理、系統平臺統一等還存在改進空間。”溫州市總工會黨組書記、常務副主席胡長虹坦言。針對這些問題,市總工會以“重制度”為突破口,在全省率先出臺《溫州市工會辦理法律援助案件程序規定》《溫州市工會法律援助服務人員管理辦法》等系列文件,將法律援助服務流程細化為12個標準化環節,從案件受理到結案歸檔,每個環節均明確時限和質量要求。
通過對制度的梳理和重塑,讓工會法援工作在執行中有了更清晰的標準和更明確的要求,也讓這項工作從原來靠“經驗”靠“人情”轉變為現在靠制度和規范來推進。這一轉變直接推動了服務效能提升——職工對法援工作的滿意度躍升至98.5%。
在落實“嚴標準”的同時,溫州市總工會同樣注重服務“廣覆蓋”與資源整合。溫州市各級工會在全市范圍內,聯合人社、司法等部門推進“勞動人事爭議誠信碼”創新機制建設,通過聯合懲戒,倒逼企業規范用工。在樂清市一起企業欠薪案中,這一機制立竿見影——企業因被列入黑名單,倒逼企業3天內便結清了拖欠宋某3年的14153元工資。
針對法律援助系統平臺不統一的問題,溫州市總工會依托新時代“楓橋經驗”,在全市構建起包含11個“一站式”法律服務中心、21家法律服務站的聯動網絡,并將服務延伸至8家綜治中心、仲裁院和法院立案窗口,實現基層服務全覆蓋。線下服務網絡不斷完善,線上平臺建設同步推進。溫州市總工會通過創新“1+5+N”社會化維權機制,在“溫州工會”智慧平臺上線“法務云”和“智調平臺”,職工可實時查詢案件進度,律師能在線調取證據。針對新就業形態勞動者,工會與人社部門共建的勞動爭議智調數字平臺更是實現數據共享,2024年線上受理案件占比超60%,平均辦案周期縮短40%。
“‘一網通辦’‘一站調處’‘15分鐘職工法律援助服務圈’的服務模式,讓工會法律援助有力度更有溫度,努力將矛盾糾紛化解在基層、消滅在萌芽狀態。”胡長虹說。
如今,在溫州,從產業園區到街頭巷尾都有了工會驛站,工會以“五字訣”激活“楓橋經驗”新動能,推動法律援助工作從“單兵作戰”邁向“協同共治”。2024年以來,全市職工服務中心共受理來訪、來電、來信4904批8955人,提供法律援助2015件、2680人次,挽回經濟損失6100余萬元。
(浙江工人日報記者 鄒偉鋒)
關于中工網 | 版權聲明 |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10-84151598 | 網絡敲詐和有償刪帖舉報電話: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5 by www.carsview.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