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王燁捷
近日,上海的高考作文題引起社會熱議,該話題一度沖上微博熱搜榜第一的位置。
這道70分的作文題,被網友戲稱為“繞口令”題。它要求考生就“專、轉、傳”進行討論。其中,“專”指專業文章,“轉”指被轉發的通俗文章,“傳”指獲得廣泛傳播的佳作,甚至是傳世文章。考題要求考生聯系社會生活,談一談由“專”到“傳”是否一定要經過“轉”。
6月10日、11日,該作文題的“靈感源泉”、華東師范大學終身教授胡曉明,上海市特級教師李強、姚為洲等紛紛就該題的出題思路、水平等問題進行討論。
作文題太難、太抽象?
盡管距離6月7日的高考語文考試已過去3天,但來自上海南洋模范中學的考生小林還時常想起這次的語文作文題。
“考完我立刻上網搜了相關專家的解讀,發現自己寫得不是很到位。”小林告訴記者,自己甚至在讀題時把“傳”理解為了“傳記”的“傳”,“一開始很懵圈,讀了好幾遍,才讀懂了”。
小林是一名理科生,但她的語文成績并不差,在班里前十名。她告訴記者,這次語文作文題雖然“看上去很難”,但身邊的同學基本都寫出來了,“我們討論下來,最大的理解難點在于專業學術文章怎么變成傳世文章,舉例子很難,因為我們真的沒接觸過什么學術文章”。
記者注意到,今年的上海高考作文題屬于“題干比較長、內容比較抽象”的作文題。
回望最近5年的上海高考作文題,都比較容易理解。比如,2020年要求分析人對事物發展進程的作用,2021年要求分析時間沉淀對事物價值的作用,2022年要求分析提出問題和看重結論的認識,2023年要求談對好奇心的認識和思考,2024年要求分析對認可度的認識和思考。
專家評論褒貶不一
上海高考作文題還吸引了各路“大咖”級專家參與討論。“專、轉、傳”這個話題出自胡曉明的文章《古人說“文章九命”,太悲觀了,我歸為三個字:專、轉、傳》。
“我能理解考生們的感受,猛一看是比較難。”看到作文題被熱議后,胡曉明回應稱,“題干長”其實能讓學生更好理解寫作的關鍵點,“這題目其實看上去唬人,但其實很簡單,主要抓住中間的一個‘轉’字來寫”。
胡曉明說,“轉”字折射的其實是高中生身邊的一種現象——各類文章都通過手機、社交網絡等進行轉發、傳播。“你每天看到的新聞、信息,都有可能只是算法推送給你的,你怎么辨別文章的好壞?要有思辨能力,獨立思考的能力”。胡曉明認為,自己的這篇文章用來做高考題“很適合”。
但上海市特級教師李強、姚為洲等人,對這次的高考作文題并不認可。
李強在某社交平臺上發布的分析評論認為,高考作文的命題應遵循“人人猜不到、人人都能寫”的邏輯,這次的上海作文命題做到了前者,但做不到后者,“使用胡曉明教授的文章(中的專、轉、傳概念),方法可行,但功力不夠”。他指出,考題中提到的專業文章、通俗文章、傳世文章3個概念不能并列,容易讓考生混淆。
姚為洲表示,專業文章、通俗文章、傳世文章3個概念之間是“交叉關系”,專業文章亦可以是通俗的、傳世的,“考題想說的,應該是一篇文章的命運,它所經歷的3個階段。但試題前半段講的是文章分3類這個概念,后半段則是講一篇專業文章所經歷的3個階段”。他通讀胡曉明的文章后認為,命題者在命題過程中改換了論題,與原文想要表達的意思并不契合。
重視學生獨立思辨能力培養
上海高考語文作文題引發熱議后,對即將中考的學生是個挑戰,多位專家也在社交平臺上幫助中考生“寬心”。
李強特別提醒即將中考的學生,看到“懵圈”的作文題,一定要抱有“大家面對的題目一樣”的好心態,不要被題目影響,保持好心態才有好思維。
中考生家長羅女士這兩天學習了高考作文題的命題風格和各種評論。她幫孩子搜集了一些重大時事新聞,分析近期的熱點事件,還重點學習了有關國家發展、民族命運與個人成長關系的文章,“從高考題分析來看,孩子們需要獨立思考、思辨的能力”。
北京市特級教師肖遠騎連續11年點評高考作文。他告訴中青報·中青網記者,上海卷的命題保留了上海固有的風格,偏重考察學生的認識水平、思想深度和判斷能力,“有水平的文章會得到大家的認可、轉發,認同多了,就會成為經典流傳”。肖遠騎認為,文章能不能獲得轉發,在于有沒有獨到的見解,這需要學生具備思想的深刻性、認識問題的全面性,“這種作文題,有助于人才的選拔”。
華中科技大學新聞與信息傳播學院教授曹林說,今年的高考作文題,他最喜歡的就是上海卷的“專、轉、傳”,“有很大的思辨空間,既貼合中學生的信息語境,又很有現實辨析價值”。曹林認為,合適的議論文題目,不在于其本身邏輯上的嚴絲合縫、絕對正確,而在于“有較大的思辨空間,讓人有話可說”。
上海一所初高中一貫制中學的語文教研組長告訴記者,針對今年的高考作文,高中部教研組打算在暑假期間與初中部教研組進行討論,微調教學方案,“在語文課里增加一些針對社會熱點話題的思辨、討論,培養學生多角度、多維度看待和討論問題的習慣,可能讓孩子們提前接觸一些文科大家的論文、觀點。畢竟高考現在越來越重視學生的思辨能力、獨立思考能力”。
關于中工網 | 版權聲明 |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10-84151598 | 網絡敲詐和有償刪帖舉報電話: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5 by www.carsview.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