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青年報江蘇南通6月13日電(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劉俞希 蔡華麗)今天,由中國青年報·中青校媒發起的“百所高校校博聯展計劃”走進南通理工學院,近40萬網友通過直播“云”參觀張謇文化教育館、校史館和黨建思政館等一系列特色文化場館,全方位解鎖這所致力于培養應用型人才的民辦高校。
隨著鏡頭聚焦張謇文化教育館,南通理工學院董事長陳明宇闡釋辦學初心。曾做過中學教師的他深受張謇“學必期于用,用必適于地”理念影響,踐行“學生是我們的一切”的承諾。
陳明宇說,早在2003年,南通理工學院就開啟了“以理工科為主”的轉型之路。目前,學校理工科專業占比達77%。
陳明宇認為,情景教育和環境氛圍對學生有潛移默化的影響。南通理工學院特別注重場館教育,建成的10個育人場館,成為學校思政育人的重要陣地。
南通理工學院兩個校區近乎“孿生”的兩座大體量圖書館,承載著“學校心中裝滿學生的未來”的辦學初心。陳明宇說:“我希望圖書館真正是‘一書一人生,一館一世界’。”
隨后,講解員生動講述張謇生平,重點介紹其“父教育而母實業”“學用結合”等前瞻性思想。南通理工學院將其理念創新性融入“三課堂聯動”培養模式,為打造應用型高校提供文化根基。
南通理工學院黨委宣傳統戰部部長、圖書檔案館副館長張鵬飛在直播中介紹,從1999年籌建紫瑯學院、2014年升格本科更名南通理工學院,到2022年躋身碩士學位授予立項建設單位,南通理工學院成為應用型本科標桿,學校學科競賽、考研率穩步攀升,畢業生年終去向落實率常年保持在93%以上,2024年發明專利授權量位列全國民辦本科院校第一。
在黨建思政館,講解員帶領網友“云游”璀璨的華夏文明、光榮的奮斗歷程、生動的理工實踐三大展區,領略數字化技術下“活起來”的思政教育。張鵬飛介紹,南通理工學院以張謇教育思想為根脈、深度融合“圖博檔”資源、創新構建“場館育人”體系的辦學實踐,走出一條“特色化與差異化”的發展路徑。
一個博物館就是一所大學校。中國青年報·中青校媒相關負責人介紹,“百所高校校博聯展計劃”旨在通過直播向社會推廣高校文博資源,打造貼近青年的云思政課,發揮“以史育人”“以文化人”的教育作用。“百所高校校博聯展計劃”將持續邀請高校博物館和校史館館長、負責教師及大學生講解員等嘉賓做客直播間,分享高校的文博故事。
關于中工網 | 版權聲明 |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10-84151598 | 網絡敲詐和有償刪帖舉報電話: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5 by www.carsview.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