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廣州6月14日電 (記者 蔡敏婕)造血干細胞移植技術后規范化管理是提升患者長期生存質量的關鍵所在。南方醫科大學血液病研究院院長、血液病研究所所長劉啟發教授近日指出,移植成功并非治療的終點,而是長期管理的開始,
當來自供者的造血干細胞在患者體內“安家落戶”時,需要一個適應過程,其中最“麻煩”的就是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cGVHD)。
數據顯示,30%至70%接受異基因造血干細胞移植的患者術后會發生cGVHD,它可累及皮膚、指甲、口腔、眼睛、關節、胃腸道、肝臟等多個組織和器官。劉啟發強調,這類并發癥不僅影響生存,更會降低患者的生活質量。
“cGVHD是造血干細胞移植遠期并發癥中導致死亡的首要原因之一?!眲l提到,cGVHD的慢性進展特性,使其成為需要“全程呵護”的疾病。
數據顯示,當前超過一半的cGVHD患者在接受一線標準治療后,仍需二線或更后線的治療,近年來也出現新型靶向藥物。
劉啟發表示,國家醫保局于去年舉辦的國家醫保藥品目錄解讀活動中,重點列舉了9個具有代表性的品種,其中包括cGVHD治療領域的ROCK2抑制劑,如今,隨著新版醫保目錄的落地,此類創新療法正惠及更多患者。
值得關注的是,廣東省首個造血干細胞移植術后隨訪門診已在南方醫院落地,該門診圍繞cGVHD管理,構建早篩、早診、早治的全流程管理體系。“這不是簡單的復診,而是像‘健康管家’一樣,讓患者在移植后仍能獲得持續、規范的醫療支持?!眲l表示,這種模式或將成為未來移植術后管理的重要方向。
關于中工網 | 版權聲明 |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10-84151598 | 網絡敲詐和有償刪帖舉報電話: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5 by www.carsview.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