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7日,一項新的吉尼斯世界紀錄在重慶夜空中誕生。大漠大11787架無人機成功挑戰“最多無人機組成的空中圖案”吉尼斯世界紀錄稱號。吉尼斯世界紀錄官方認證官現場認證并頒發證書,共同見證了無人機表演發展史上的高光之夜。
無人機表演行業拿下吉尼斯世界紀錄,與背后指揮上萬架無人機的飛行規劃員密不可分。不久前,人社部發布公示,擬新增17個新職業,無人機群飛行規劃員位列其中。
用代碼操控上千架進行編隊表演,無人機群飛行規劃員可謂是“夜空作畫師”。為了籌備一場精彩的演出,無人機群飛行規劃員需要做哪些工作?他們的工作范圍僅限于表演規劃嗎?這項新職業未來的發展前景如何?
從策劃到執行大致分三個階段
5月29日晚,武漢江灘邊千架無人機慢慢升空,變幻出各類文字、圖案和動態動作,觀眾一邊驚嘆一邊拿出手機記錄。
26歲的無人機群飛行規劃員劉佳昕正是這場“賽博煙花”演出的“指揮”。
劉佳昕介紹,無人機表演從策劃到執行大致分三個階段:首先是創意設計階段,根據表演主題敲定無人機整體呈現效果,設計要兼顧創意和審美;再是建模階段,將平面的設計圖案轉化為三維立體效果;三是軌跡生成階段,通過編程生成軌跡,進行模擬和調試。
從業4年負責表演200多場
武漢體育學院學體育經濟管理專業畢業的劉佳昕,畢業后進入了無人機公司長江千機。作為無人機群飛行規劃員,她要負責對接客戶需求、確定運行程序和方案、管理無人機群、操控地面站系統等,確保表演項目的順利完成。
雖然年紀不大,劉佳昕已是具有豐富經驗的資深從業者。每個周末,她都在不同的城市進行表演。入行4年多,她負責的無人機表演已有200多場。現在,執行一場一千架的無人機飛行表演,她帶著2個“飛手”就可以完成。
劉佳昕提到,無人機行業是個很新的行業。因為公司在無人機行業入場較早,她也成了湖北第一批無人機群飛行規劃員。
實際上,無人機群飛行規劃員的工作范圍并不限于無人機群的表演規劃,已經覆蓋到城市治理、物流配送、應急響應、文旅策劃等多個領域。
無人機最終要解決場景中的問題
圖源:廈門廣電網視頻截圖
來自成都縱橫自動化技術股份有限公司的工程師韓丹,其工作就是為行業用戶提供無人機的巡檢和監測服務。
“無人機最終還是服務于行業應用,解決場景中的問題,那么我們不光需要知道無人機的專業知識,更多還要了解各個行業的技術需求和作業要求。”從事無人機飛行規劃工作4年多時間,隨著技術的突破,韓丹越來越感受到這個職業需要融合技術、管理與法規等多維能力,才能真正成為低空經濟產業升級中的關鍵角色。
對物流三維避障等進行綜合計算
圖源:勞動報
2009年起就與衛星火箭打交道的孫立超,從未想過自己會在十年后駛入低空經濟的航道。
“衛星控制講究‘毫米級’精準,無人機群規劃則需要‘場景化’靈活,兩者在算法底層和系統思維上是相通的。”孫立超當年在航天領域處理的軌道力學問題,如今轉化為對無人機載重、續航、三維避障的綜合計算。
在京東物流的倉內巡檢場景中,這種技術遷移尤為顯著。
過去,一線員工需在高溫倉庫內步行盤點貨物、檢查消防設施,如今搭載SLAM技術的無人機群,能以毫米級定位自動完成路徑規劃,效率提升數倍。“比如倉庫里的貨架拐角,無人機通過空間智能技術能精準識別滅火器壓力值,這和衛星遙感監測地表數據的邏輯異曲同工。”孫立超向記者描述。
演出容錯率低、難度增加
未來,無人機會變得越來越小、待電時間越來越持久、色彩更鮮艷豐富。無人機的表演間距可以從1.5米縮短至0.8米,視覺精度提升之后,甚至可達到“空中大屏”的效果。
與此同時,演出難度日漸增加,有的演出要精確到秒,有的演出變化復雜,有的演出要與其他環節配合。“容錯率很低,而且常常都是實時直播,壓力很大。”無人機群飛行規劃員劉佳昕說,自己負責的演出,都沒有坐下來欣賞過。
這些年,劉佳昕去各個城市表演,看著無人機從一線城市走到三、四線城市,從市中心走到高原和沙漠。看著無人機表演從500架變成1000架,甚至3000架。她說,看著無人機技術越來越先進,表演效果越來越好,“感覺挺自豪的”。
劉佳昕認為,無人機是表演的一種載體,最重要的是表演內容,要把科技和藝術融合在一起。
職業門檻猶如金字塔
在孫立超看來,無人機群規劃師的職業門檻像一座金字塔:塔基是對機型性能的深度掌握(如京東物流飛狼JDX20無人機在零下20℃至50℃環境下的飛行極限),塔身是三維路徑算法與空管法規的融合能力,塔尖則是應對突發狀況的“臨場感”。
如今,“人機協同”在無人機行業也已成為日常。不過,在孫立超看來,他們既需要擁抱智能工具,又要避免淪為算法的執行者。“AI能給出90%的常規方案,但遇到敏感信息,算法往往‘抓瞎’,必須靠規劃師的經驗判斷。”此外,AI規劃的“不確定性”也讓他保持警惕。這種“人類把關”的角色,在技術成熟前仍是行業剛需。
新職業背后透射三大變化
廈門廣電在相關節目中分析,不少物流行業巨頭都在測試無人機配送群,說明無人機集群技術確實正在走向大規模的商業化應用。不止物流配送,農業植保、地理測繪、應急救災、大型表演、城市空中交通等等領域都應用到了這項技術。
“無人機群飛行規劃員”這一新職業的設置,也正是國家對行業發展趨勢的精準回應。這里面反映了三個深層次變化:首先是無人機從單機操作向群體智能的升級,其次是應用場景從試驗場向真實商業環境遷移,最后是行業監管從空白到體系化的轉變。從實際落地應用的角度來看,這個新職業解決了多機協同作業帶來的復雜挑戰。
缺口這么大,無人機群飛行規劃員等
相關職業越來越吃香!
數據顯示,截至2024年底,我國無人機行業運營企業已超過2萬家,全年產值約為2100億元,同比增長39.5%。在低空經濟爆發式增長的背景下,無人機應用場景也在持續拓展,無人機系統工程師、無人駕駛飛行器培訓師、無人機物流調度員、低空交通管制員、農業植保無人機操作員、森林防火無人機巡查員、低空飛行數據分析師等就業新方向也應運而生。
深圳市無人機行業協會會長楊金才在接受央視新聞采訪時提到,“實際上,隨著5G和人工智能發展,民用無人機在千行百業都能得到廣泛的應用。現在我們掌握了有超過200個應用場景,未來幾年,民用無人機,也就是低空經濟領域人才的缺口會超過100萬。”
(綜合來源:新聞晨報、人社部網站、九派新聞、勞動報、廈門廣電網、央視財經等)
關于中工網 | 版權聲明 |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10-84151598 | 網絡敲詐和有償刪帖舉報電話: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5 by www.carsview.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