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華瑩 倪偉棟 解放軍報特約記者 吳旭
艦長徐劉嶸——
勇闖大洋 戰風斗浪
軍校重塑了我的精神世界,賦予我駕馭尖端裝備、指揮復雜系統、在驚濤駭浪中做出正確決斷的能力與膽魄。軍營讓我懂得,當個人夢想融入強軍興軍偉業,方顯其璀璨光華。
——徐劉嶸
戰斗警報響起!大洋深處,一場實兵對抗訓練激烈展開。面對藍方導彈和無人機群的輪番“攻擊”,海軍某艦艦長徐劉嶸沉著應對,指揮各武器系統抗擊來襲威脅。
“這些年,我們在斗爭一線與對手過招,練就了處變不驚、化險為夷的過硬本領。”徐劉嶸的言語中充滿自豪。作為一名扎根海防一線16年的艦長,他歷經4型艦艇、6個指揮崗位的淬煉,執行過亞丁灣護航、遠海戰備巡邏等70余次重大任務,年均出海160余天,先后榮立三等功2次,2025年獲評“奮斗新時代海軍十杰青年”。
從軍校學員到驅逐艦艦長,徐劉嶸完成了華麗蛻變。烈日下的隊列訓練、戰術場上的摸爬滾打、航海實習中的戰風斗浪……4年軍校生活,淬煉了他的堅韌。“軍校告訴我,鋼鐵的戰艦,需要‘鋼筋鐵骨’的軍人去駕馭。”徐劉嶸說。
徐劉嶸初到某驅逐艦支隊,還是新干部時就被指定履行部門長的職責。“剛畢業的干部專業行不行”“缺乏艦艇經驗能不能帶好部門”……面對戰友的質疑,徐劉嶸憋著一股勁,白天鉚在戰位學裝備,晚上對著教材鉆理論,直到弄清每個理論和實操的細節。年底專業比武,他取得第一名;3年后,又以理論實操雙第一的成績通過考核,成為一名代理副艦長。
徐劉嶸堅持創新攻堅,緊盯戰斗力建設短板,研究的成果獲8個戰區以上獎項。在一次率艦執行任務期間,他緊抓遠海遠域這個“磨刀石”,成立戰法攻關小組,取得多個開創性成果。
作為2025年中國軍校形象代言人,徐劉嶸希望更多有志青年選擇軍校,完成從地方青年到優秀軍官的蛻變,在逐夢深藍中書寫精彩人生。
政治干部王玉恒——
不懼挑戰 奮起直追
我們是歷史的傳承者,更是未來的創造者。要把任務當作砥礪成長的磨刀石,把困難視為勇攀高峰的墊腳石,用青春奮斗回應歷史召喚,在軍校熔爐中書寫屬于自己的時代華章。
——王玉恒
“全國優秀共青團干部”、陸軍第七屆“四有”新時代革命軍人標兵、集團軍“新時代強軍先鋒個人”……一項項榮譽,屬于同一名年輕軍官——第83集團軍某旅干部王玉恒。
時間追溯到2013年盛夏,王玉恒結束大學生活,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他堅定地選擇了參軍報國。初入軍營,他的年齡偏大,各項成績也不突出。
一向不懼挑戰的王玉恒告訴自己:有夢就去追。體能基礎差,別人練一組,他就加倍練習;文化底子薄,訓練結束后、戰友們熟睡時,都能在學習室看到他的身影。
“只要意志夠堅定,就沒有干不成的事。”他在參加大學生士兵提干考試時名列前茅。2015年秋,王玉恒順利成為一名軍校學員,開始迎接新的挑戰。
在校期間,王玉恒深感本領恐慌。他深知要實現從戰士到帶兵人的轉變,自己要走的路還很長。他以“藝不精不帶兵,練不強不上崗”為座右銘,不斷挑戰自我。
2020年4月,王玉恒走上“楊根思連”政治指導員崗位。剛到連隊,他就告訴自己:單位強不強,全看“領頭羊”,只有自身過硬,才能一呼百應。演訓任務中,他總是站在一線練指揮、研戰術;他創新理論學習、思想教育新模式,不斷引導激勵官兵以實際行動創先爭優。
王玉恒在旅里組織的年度軍事訓練考核中獲得全旅連主官軍事訓練考核總成績第二名,在旅里組織的政治教員比武中獲得第一名。在他任主官的4年里,所在連隊被中宣部授予“時代楷模”稱號,被中央軍委表彰為“全軍踐行強軍目標標兵單位”,榮立集體一等功1次、二等功1次、三等功3次。
“在這里,你將用汗水澆灌不屈的意志,用拼搏鍛造鋼鐵脊梁,軍校將賦予你大寫的青春、硬核的成長!”王玉恒期盼廣大青年投身軍營,讓自己在鐵血熔爐中百煉成鋼,讓青春在強軍征程上綻放光彩。
飛行員王文毅——
苦練精飛 守衛藍天
青春有無限可能,云浪翻涌處,是青春試翼的疆場。生逢這個偉大時代是我們的幸運,希望同學們和我一道,以凌云之志守護長空,讓青春與戰鷹和鳴。
——王文毅
作為第十四屆全國人大代表,空軍某旅副大隊長王文毅飛出了屬于自己的閃亮航跡:榮立二等功1次、三等功2次,被共青團中央評為“全國向上向善好青年”。
學生時期,王文毅上學路上總會路過一座空軍軍營,望著一隊隊身姿筆挺的“空軍藍”,心中的向往悄悄生根發芽。高三那年,空軍到學校招飛,王文毅毫不猶豫地報了名。經過層層選拔,他被空軍航空大學錄取,成為一名飛行學員。他知道,自己距離藍天夢又近了一步。
在軍校的飛行訓練中,王文毅駕駛教練機升空。看著機翼下的樓房逐漸變小,城市里的車流漸漸模糊,一切都安靜下來,他第一次體會到作為一名飛行員的自豪。他暗下決心:一定要飛上戰斗機,守護好祖國領空。
分配到作戰部隊后,王文毅才意識到自己離成為一名合格戰斗機飛行員的標準還相差甚遠。為此,他在飛行上嚴謹細致、精益求精,每個動作都力求準確,每個起落都力求完美。經過努力,王文毅在同批新員中首個完成改裝訓練,首個擔負作戰值班。
一次,王文毅完成訓練任務駕機返航途中,在800多米高空突遇發動機停車。危急時刻,他在短短7秒內冷靜做出系列處置,駕駛戰機主動避開人員密集區,對向無人區,低高度跳傘,以實際行動踐行“人民送我學飛行、我學飛行為人民”的錚錚誓言。
“我只是做了每名飛行員都會做的事。這是一種習慣、一種本能,更是刻在人民空軍飛行員骨子里的血脈傳承。”事故后52天,王文毅重返藍天,年輕的翅膀更加矯健。
2022年,王文毅參加單位首批新機換裝。作為同批換裝飛行員中年齡最小、飛行時間最短的新員,他加班加點深鉆細研。為了盡快彌補差距,他一條一條學飛行手冊,一幀一幀判飛參視頻,一個一個摳空戰動作。憑著這股勁頭,他在改裝理論考核中成績多次名列前茅,第一批次完成改裝任務,第一批次成長為雙機長機,駕駛戰鷹赴高原、出遠海、飛山谷、打實彈,蛻變為一名真正的“藍天衛士”。
博士研究生學員李陽——
一路拼搏 一路綻放
有人說科研是孤獨的征程,但在這里,我找到了集體的溫度;有人說軍校是鋼鐵的熔爐,但在這里,我遇見了最好的自己。強軍路上,我們每個人既是追光者,也是發光體。
——李陽
作為第四屆全國紅色故事講解員大賽“金牌講解員”,國防科技大學光學工程專業博士研究生學員李陽即將畢業。從本科到博士,李陽的身份標簽令人矚目——博士、特戰比武隊員、紅色故事講解員……如今,李陽又多了一個光榮的身份——2025年中國軍校形象代言人。她的故事,生動詮釋著新時代軍校學員的成長之路。
10年前,還是高中生的李陽在學校禮堂觀看了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閱兵的新聞直播。當英模部隊接受檢閱時,李陽熱淚盈眶。帶著對人民軍隊的向往,成績優異的她毅然報考國防科技大學。
懷揣強軍夢想,李陽投身火熱軍營。她的學習成績名列前茅,在各類學科競賽中屢獲佳績,還擔任班長、團支部書記等職務。本科畢業時,她以綜合排名第一的成績進入碩博連讀。
進入博士學習階段,課題并非一帆風順。實驗常常遇到瓶頸,難題常常讓她焦慮,但李陽咬牙堅持。“革命戰爭年代,前輩們面對槍林彈雨都無所畏懼,如今有這么好的學習條件,我怎能輕易放棄?”
兼顧學習的同時,李陽還擔任學校校史館講解員。2019年,高伯龍院士的先進事跡在全國宣講,作為光學專業學員,她認真閱讀了高院士的傳記,也深刻體會到,科技強軍的故事可以如此打動人心。加入校史講解隊后,她堅持白天搞科研,晚上練講解,憑借優異表現,一次次被選中參與重大任務講解,并在第四屆全國紅色故事講解員大賽中榮獲志愿講解員第一名。
“畢業之際,回望軍校生活,我想說,我在這里學習了知識、錘煉了意志、強健了體魄,更在這里懂得了忠誠、責任、擔當。”李陽希望有志青年像她一樣選擇報考軍校,成為祖國和軍隊未來發展的中堅力量。
航天員江新林——
超越自我 逐夢太空
人生因奮斗而精彩,奮斗是青春最亮麗的色彩,行動是青年最有效的磨礪。讓我們一起攜手前行,勇于追夢,勤于圓夢,以青春朝氣不負時代,以奮斗姿態成就夢想。
——江新林
許多熱血青年心中都有一個“從軍夢”。對于航天員江新林來說,這個夢想不僅照進了現實,更讓他實現了人生“三連跳”的精彩跨越。從裝甲兵到飛行員,再到航天員,江新林用拼搏與奮斗書寫了屬于自己的精彩人生。
2003年,高中畢業的江新林懷揣“參軍報國”的赤子之心,報考了原解放軍裝甲兵工程學院。在校期間,他刻苦學習專業知識,熟練掌握坦克駕駛技能,以優異成績畢業。
2007年,空軍從軍校畢業生中選拔飛行員的消息傳來。“比陸地寬廣的是海洋,比海洋寬廣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寬廣的是飛行員的情懷和理想。”江新林被空軍招飛宣傳語深深打動。他毅然報名,通過層層選拔,成為空軍航空大學一名飛行學員。
改裝飛行是一個全新的挑戰。從裝甲兵到飛行員,江新林深知自己需要付出更多努力。他虛心向教員請教,認真研究飛行理論,反復練習操作技能。經過嚴格考核,他順利成為一名戰斗機飛行員。在10年的飛行生涯中,江新林累計安全飛行1000小時,出色完成各項飛行任務,被評定為空軍特級飛行員。
2018年,第三批航天員選拔計劃啟動。得知消息后,江新林毫不猶豫地報名參選。經過嚴格的選拔考核,他從眾多候選人中脫穎而出,正式成為一名航天員。2023年10月至2024年4月,他與指令長湯洪波、戰友唐勝杰共同完成了神舟十七號載人飛行任務。2024年7月,中共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授予江新林“英雄航天員”榮譽稱號,并頒發三級航天功勛獎章。
“軍校的經歷是我人生中最寶貴的財富之一。”江新林感慨地說,軍校為我塑造了強健的體魄,鍛造了堅韌的意志,培養了嚴謹的作風,增強了挑戰極限、戰勝困難的信心,為我的人生打下堅實基礎。他希望有志青年報考軍校、投身軍營,為實現強軍目標貢獻青春力量。
關于中工網 | 版權聲明 |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10-84151598 | 網絡敲詐和有償刪帖舉報電話: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5 by www.carsview.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