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軍事院校吸引了眾多學子。今天,陸軍兵種大學、信息支援部隊工程大學、聯勤保障部隊工程大學三所新調整組建的軍校舉行成立大會。三所新軍校均為高等教育院校,面向社會招收普通高中畢業生。
其中,信息支援部隊工程大學由國防科技大學信息通信學院與陸軍工程大學通信士官學校為基礎組建,這所學校將會開設哪些特色課程?讓我們跟隨記者的鏡頭一探究竟!
總臺央視記者 劉潔:這里是信息支援部隊工程大學的校園。大家看,無人機在天上飛,機器狗在地上跑,配合得非常默契!學員們先是派出偵察無人機悄悄鎖定“敵”方的位置和動態,情報一到,攻擊無人機立馬掛彈俯沖,精準到位!而地上的運輸機器狗呢?負責默默扛彈藥,妥妥地避免了運輸員暴露的風險!這波操作,有點兒像在看未來戰爭大片!
總臺央視記者 劉潔:電磁頻譜監測車是戰場上的“順風耳”,可以在最嘈雜的電磁環境中揪出干擾源。
信息支援部隊工程大學教員 夏雷:電磁頻譜其實就是承載各種信號的,像是一條高速公路。我們在實戰當中會有各種發射信號的裝備,比如說電臺、雷達裝備、導航裝備,它們都會發射各種各樣的信號,只有我們把這些信號的“車道”給規劃好,才能互相不干擾。
總臺央視記者 劉潔:“原子天線”,這個名字聽起來就很科幻。在學校的尖端實驗室里,我們見證了如何使用光的“魔法”來操控原子,讓它變身為信號接收器。它的關鍵材料就是——銫原子。
未來戰爭長啥樣?信息化!智能化!無人化!信息支援部隊工程大學,就是為未來戰爭量身打造的“人才孵化器”!除了剛才我們看到的三個高精尖的專業外,還有整整七個同樣硬核的專業等著你!今年十大專業,面向社會招生,目標就兩個百分百:100%信息化!100%智能化!
實驗室里,數字沙盤上演著無聲的“未來戰爭”;而校史館內,一張老照片訴說著永不消逝的電波。解放戰爭時,他用僅7瓦的“小電臺”,在上海與延安之間架起“空中生命線”。從“滴滴答答”的莫爾斯電碼,到覆蓋全域的“信息天網”,技術日新月異,但“為戰而生,向戰而行”的初心,從未改變!
關于中工網 | 版權聲明 |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10-84151598 | 網絡敲詐和有償刪帖舉報電話: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5 by www.carsview.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